业绩下滑硬闯港交所,首创证券这条路不好走,首创证券官方交易平台
港交所今年的火爆程度非同一般,除了内地南下资金,国际资本也在疯狂涌入中国香港。抢着在今年赴港上市,成功概率比往年高出不少,首创证券真能抓住这次大机会?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兴华
· ··
目前,在“A+H”两地双上市的券商一共有13家,首创证券正在努力成为第14家。
但这条路可不好走,毕竟那13家前辈,都是三中一华之类的大券商,要规模有规模,要业绩有业绩,首创在他们面前不够看,最近几个季度的业绩也在下滑。
不过,港交所今年的火爆程度非同一般,宁王、恒瑞、蜜雪、海天等巨头上市大获成功,融资额震撼市场,股价走势也很给劲。除了内地南下资金,国际资本也在疯狂涌入中国香港。
抢着在今年赴港上市,成功概率比往年高出不少,首创证券真能抓住这次大机会?
1./ 时隔6年,又有A股上市券商奔赴港交所/
近日,首创证券发布公告,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发行H股并在香港上市议案,将在24个月内选择适当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上市。
公告还说,此次拟H股上市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整合国际资源,提升国际影响力。
如果这次赴港上市成功,首创证券就会成为第14家“A+H”的上市券商。目前的“A+H”名单中13家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华泰证券、国泰海通、广发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中原证券、国联民生、招商证券。
公开信息显示,首创证券成立于2000年2月,总部设在北京,控股股东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12月,首创证券登陆上交所主板,打破了券商的5年沉寂期,成为业内第42家上市券商,也是目前最后一家上市的券商。
其实最近几年,首创证券的融资节奏明显加快,2025年全年融资次数达6次,累计融资48亿元,较 2024 年的 3 次、2023 年的 2 次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这事儿可能得归功于他们家的新掌门。去年4月,张涛接任首创证券总经理,当时市场就对他寄予厚望,因为张涛曾经有过投行经验。不过,首创证券这几个季度的投行业务线条并没有什么起色,他家的投行业务在业内排名本身处于行业中下游,本来“924”行情之后,有一波IPO潮和低融资成本推动的发债潮,全行业投行都在抢跑,结果他家就是那跑得慢的。
最后,业务没搞到多少,倒是给自家公司先融资了。这几次募资时,资金用途写的都是“补充运营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确实是手头紧张缺钱花。
首创证券称,本次赴港发行上市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用于增加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用于境内外证券相关业务发展及投资,提升公司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用途(具体募集资金用途及投向计划以公司H股招股说明书最终版的披露为准)。
数据显示,2024年首创证券营业收入24.18亿元,同比增长25.49%;归母净利润9.85亿元,同比增长超四成,均创下历史新高。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出现下滑,当期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下降23.34%;净利润1.51亿元,同比下降31.42%。
根据首创证券公告梳理,此次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有以下要点:
发行规模上,本次发行的H股股数不超过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5%(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授予整体协调人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选择行使不超过前述发行的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
发行价格上,采用市场化定价方式,由股东会授权董事会及/或其授权人士和本次发行的整体协调人协商确定。发行方式上,为香港公开发售及国际配售新股。
2./ 净资产、营收垫底,大券商脚步难追/
不过,各方面数据看,首创证券和排名更靠前的那13家“A+H”上市券商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规模上看,在上市的42家券商中,首创证券的总市值接近550亿,能排到第16名左右,但是净资产却落到第39名了。
另外,首创证券2024年营业收入在42家A股上市的券商中排名第38名,接近末尾,净利润排名第27名,挤进中等水平。
在首创证券2024年年报中,董事会也提到了要“坚持特色化运营,差异化发展战略”,并且自豪地宣布2024年全年收入增长25.49%。
比较奇怪的是,去年明明是9月和10月行情猛,但首创三季度收入也不咋地,2024年全年收入主要来自上半年,三季度以后公司的收入增速就开始一路下跌,今年一季度的收入更是同比-23.34%。
另外,从员工人均薪酬来看,首创证券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16位,这倒是和它家的市值排名位次一样。但是首创的员工总数只有1641人,而上市券商中员工数低于2000人的总共只有四家:首创证券、太平洋证券、华林证券、红塔证券。
这两个数据综合来看,人均创收还是可以。
尽管很多方面排名比较靠后,但首创证券还是想一试。
从去年9月24日开始,股市大面积回暖,成交量和指数表现都很亮眼,券商板块作为牛市旗手也涨了一大波,好不容易来个大好机会,这去港交所冲击上市,万一成了呢?
3./ 港交所受资金热捧,投行赚大了/
今年的港交所,可是未上市企业的大宝贝,很多没能在大A上市的,都到香港地区来敲钟,很多在A股已经上市的公司,都来这里增加一个H股选项,顺便为公司再搞一笔钱。
于是,港交所的上市热潮就爆发了。
比如说号称“宁王”的宁德时代,2025年5月20日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IPO募资高达307.18亿港元,成为今年全球最大IPO之一。上市首日,宁德时代股价高开12.55%,市值达到1.34万亿港元。
比如人手一杯的蜜雪冰城,3月登陆港交所,当天市值就超过了千亿港元,还有很多茶饮品牌,大A上不了,都飞奔到港交所,不是刚上市成功,就是排着队等敲钟。
跟在这“电池茅”“奶茶茅”后面的,还有“药茅”恒瑞医药、“酱油茅”海天味业等,募资额纷纷超过百亿,这在以前的港交所可不敢想。
从1月到6月,港股市场已有42家公司成功上市,募资总额突破1055亿港元。
最多的一天(7月9日),同时有5家上市公司敲钟,大家笑谈“港交所锣都不够用了”。
火爆程度,让年初宣布要裁员的高盛,都改变了主意,手握古茗、小米、比亚迪、海天等客户,接单接得美滋滋,降薪也不降了。高盛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说,今年到现在并购交易量同比增长30%,比过去五年平均水平高出15%。甚至还有其他香港本地的投行,把之前开掉的人又请了回来。
这一波香港上市热潮,资金上说,除了港股通方便买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钱。
中东土豪就很喜欢来香港地区,科威特投资局、阿布扎比王室基金都在宁德时代的基石名单中,沙特公共投资基金也跟香港金管局共建了10亿美元的大湾区专项基金。中东资本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他们搞了个“哑铃策略”,一边押注科技成长,买了地平线和越疆,一边布局消费刚需,买了蜜雪和老乡鸡。
另外,全球炒股炒币炒期货的韩国散户,也冲进了港股市场。
今年以来,截至7月25日,韩国股民净买入金额排名前十的港股分别为小米、比亚迪、阿里巴巴、宁德时代、老铺黄金、泡泡玛特、中芯国际、百济神州、三花智控和美团:
今年这波赴港上市热潮下,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蠢蠢欲动,首创证券真能抓住这次大机会?
参考资料:
《首创证券计划赴港上市,时隔6年,A+H两地上市券商有望再添一家》财联社
《高盛不裁员了》,投资界
《又爆了!韩国股民加码“扫货”,猛买这些港股、A股(名单)》,中国基金报
1、列国鉴丨记者观察:“交通炼狱”——菲律宾大都市堵车困局背后
2、惊艳现场、高燃瞬间!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精彩看点全记录,成都世界运动会主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