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锦祥:日本有人想让历史“到此为止”,办不到
这份诏书,自1945年8月15日由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以来,一直被视为日本二战结束的标志。然而,近年来,围绕这份诏书的历史解读和其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终战诏书》原本
《终战诏书》背后的日本战争观
但无论如何,日本在处理《终战诏书》问题时,内心是极为敏感和谨慎的。从1945年到1990年,因为昭和天皇依然在世,担忧公开该文件可能引发对天皇责任的讨论,影响天皇制度的稳定,因此选择将《终战诏书》封存。而即便是在1990年之后,也只会在“逢十”的重要日子进行展览。这实际上也体现出日本社会对历史认知的分歧严重,左右翼在看待《终战诏书》时也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但与右翼不同,左翼势力则更加关注《终战诏书》所未提及的战争责任和日本的侵略行为。左翼倾向于批判天皇及当时政府在战争中的责任,并强调《终战诏书》中的措辞未能直接反映日本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邻国的侵略行为和战争罪行。左翼通常认为,《终战诏书》中的模糊措辞反映了天皇及日本政府对于战争历史的回避,未能承认侵略战争对受害国带来的灾难。
这种左右之间的严重分歧,不仅体现了日本国内政治的深层次对立,也反映了战后日本社会在历史记忆、责任承担以及对未来方向的分歧。战后至今,左右翼之间相互角力、不断交锋,左翼和平主义思潮曾经有过繁盛期,但目前右翼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政治改革、历史教育和外交政策上,右翼对历史的“修正”逐渐获得更多支持,形成了现今日本右翼占上风的局面。
1、印度破防阵风被击落全赖中国导弹虚标,PL-15E官方射程145公里实际200+,印度防空导弹击落自家飞机
2、武大网红教授说所有学科都是服务业,你怎么看?,学科服务的内容
3、亚马逊将为美国政府提供高达10亿美元云服务折扣,美国亚马逊云服务器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