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购在中国”:聚起中国夏日消费热浪
悟空、哪吒、熊猫……五千架无人机用星河作画,点亮了重庆的夜空,也点燃了龙门浩老街的夜经济:临江的户外餐吧座无虚席,烟火气与街头乐队的声浪交织,游客们从“打卡即走”转为深度漫游。“短短20分钟的无人机表演,开启的‘消费窗口’能从傍晚一直延伸到深夜”——这位经营者描述的不仅是“购在中国·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此刻的红火,也是中国夏日消费热浪澎湃的一个缩影。 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由商务部等6部门统筹推动的“购在中国”系列活动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它聚焦首发经济、国货潮品、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消费新增长点,在各地创新拓展着多元消费场景,让国内居民和入境游客都能持续地感受到中国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 乐高世界玩乐节、迪士尼夏季主题活动邀亲子家庭尽享欢乐时光;国际动漫月串联CCG EXPO、Bilibili World等主题活动,为年轻次元群体定制沉浸式狂欢;面向体育赛事爱好者,世界赛艇锦标赛、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FISE极限运动嘉年华接踵而至;面向时尚潮流爱好者,国际光影节与上海时装周联袂演绎城市美学……超过300场特色鲜明的活动,正在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里轮番上演。它们着眼细处,契合了不同人群“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消费升级需求,也在不断释放着“购在中国”的魅力——其远非单点促销可比,而是一场以消费为核心、多业态深度融合的活动盛宴。统观全局,“让全球旅客好来、好玩、好购”的出发点,既符合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定位,也回答了为何“购在中国”既能成为国内居民的消费热词,也能成为国际游客的“潮流之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0%,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2%——上半年的亮眼数据,是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主引擎”的有力印证。其中文娱消费尤为抢眼,全国电影票房超292亿元、同比增长超20%,演唱会票房激增约4成,由此衍生的“票根经济”成了我国的年度消费热词。这样的消费底色,也为“购在中国”打造优质商旅文体健多元融合消费品牌,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路。以天津为例,针对“粉丝踩点”和“余兴社交”等观演前后的新需求,天津海河国际消费季推出了票根优惠计划,打造“一票多用、一票多惠”的消费生态圈,不断释放着当地多场景融合消费的潜能。
如何为“购在中国”引领新型消费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前沿科技的赋能必不可少。在深圳,当地依托科技创新优势举办了“智慧之夏品牌展”,从超仿真的3D打印机器人到超视觉3D立体画,从AI智能眼镜到全屋智能家居,为消费者打造了“看得见、摸得着、玩得嗨”的智慧消费新场景。“购在中国2025深圳之夏消费季”还将统筹推动全国首个机器人街区落地龙岗,届时市民便能体验机器人提供的各项服务,甚至亲手组装机器人,沉浸式感受“人机共生”的未来生活方式。
“购在中国”迎来夏日主场,生机勃勃,势头正好。这不仅体现在消费数据的攀升,更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的落地、创新活力的奔涌。接下来,“购在中国”系列活动还将以更丰富的供给、更优质的服务、更多元的场景,打造购好物、品美食、赏美景、观展演的美好体验,为驱动中国经济向上生长释放更大的能量。
(文丨孙诗乔 编辑丨赵静)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吴虹莉
2、(抗战胜利80周年)烽烟外的“小城大义”:澳门在抗战中从未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