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9 22:27 作者:夜无声
直击蓟州鏖战山洪:从洪水10分钟灌满屋,到村庄被淹的生死救援,蓟州山脉
在蓟州下营村许多村民看来,村中的河不过是“细水沟”,这么多年下雨从没涨起来过,过去的生活经验限制了村民对山洪的想象,“都觉得雨再怎么大,水也是一点一点涨起来的,需要时间。哪想到几分钟,水就1米多深。”
7月28日,蓟州区暴发了五十年一遇、有水文记录七十年来的大山洪。从做好准备的政府职能部门到枕戈待旦的应急队伍,再到暴雨和洪水中自救的村民们,一场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汛“阻击战”在深夜打响。
天津蓟州遭遇山洪
预警“四连跳”
7月28日凌晨,一场暴雨席卷了蓟州,天津唯一的半山区暴发了五十年一遇、有水文记录七十年来的大山洪。
在这之前,雨其实已经下了两天。7月24日下午,蓟州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随即区防办迅速启动防洪四级应急响应,进入临战状态。
随着雨势不断增强,暴雨预警信号在短短8小时完成“四连跳”,从蓝色一路升级至红色。“罗庄子镇,杨庄水库水位多少了?”“出头岭镇出头岭村小时雨量已经达到147.6毫米!”蓟州区防汛指挥部内,急促的汇报声、此起彼伏的电话铃交织在一起。
暴雨预警信号在短短8小时完成“四连跳”,从蓝色一路升级至红色
7月27日12时,雨幕再度拉开,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下营镇。整个白天,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汪洪福精神高度集中,紧盯着指挥中心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的雨情、水情和险情数据,以备随时调度,及时抢险。
雨就这样下了一整夜,虽然有着十足的准备和丰富的防汛经验,但这场极端降雨还是超乎了大家的想象。“今天晚上回不去了,雨下大了!”监测期间,汪洪福抽了个空,给家里打电话报了个平安。
次日(28日)凌晨3点左右,雨势渐大,汪洪福和同事们紧急“叫应”,保持公网、专网、卫星电话通讯畅通。“水库水库!加强堤坝巡查防守”“水库上游,水势较大,请下营村加速村民转移!”不到一个小时,洪水已经漫了村子。
5时6分,下营镇、罗庄子镇的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预警信号,两镇启动防洪一级应急响应。
“我们组织气象、水务、规自、应急等部门联合会商,密切追踪雨情水情发展趋势,并与河北三河、遵化、兴隆及北京平谷等周边地区保持高频信息互通,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覆盖全域。”蓟州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陈超说,她已经在岗位上熬了个通宵,作为指挥枢纽,必须“实时在线”。
等雨来,一夜未眠
天阴沉沉的,闷得人透不过气,7月27日下午6点,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下营村,预警中的大雨还没来。
两个村民挽着裤脚,站在路边闲聊。他们各自拎了把伞,眼睛一直瞟着天上的云。史国富在五金店里忙忙叨叨地收拾。村里的大喇叭传来村干部的声音:“大家做好准备,晚上有大雨,提高警惕,随时撤离。”
下营村紧靠着泃河,平常河道里的水也就刚过脚踝,但是这次随着预警信息的不断升级,透露着不寻常的信号。
暴雨橙色预警发布后,27日晚上7时,蓟州又启动防洪三级应急响应。蓟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就要求人员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应转尽转,争分夺秒组织受威胁区域群众撤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下营村村委会收到镇政府的调度信息后,细致到河道检查有无游客车辆,最重要的是转移河沿岸的群众。从预警的那一刻起,全村都做好了应对暴雨的准备。
晚上八九点,先是零星的雨点落下,接着雨越来越密、越下越急,地面很快就有了积水。远处起了雾,只能隐约显出山的轮廓。大风猛地刮过来,摇得树枝哗哗响,吹得村头的河沟也泛起波澜。两个小时后,村里积水已经没过了脚面,井盖也冒起了泡,直往地面上返水。
一个难眠之夜。村民守在家里,准备着一旦涨水马上撤离;村干部聚在村委会,严阵以待。
过了凌晨,雨越下越大,在村委会值守的郭祥宇的心里也越来越紧张。“水面离河堤还有半米。”看到微信群里的通报,在村委会值守的村干部们像是集体接到信号,披上雨衣,来到村里的路上,蹚着水,开始按照之前分配好的范围,挨家挨户开始敲门。让还没有撤离的村民提高警惕,准备好随时撤离。
28日凌晨3点,蒙眬中听到“砰砰砰”的声音,周兴旺惊醒了。他摸过手机看了眼时间,打开了手机的手电筒。“水来了,准备好随时撤离。”听到村干部郭祥宇的喊声,周兴旺“激灵”了一下。
借着手电筒的灯光,看到门前的马路上已经有20多厘米的积水。看到积水,睡意全无,回到屋里拿上家里的现金,出门开车,前往之前村里已经通知的一处地势比较高的地方避险。此时马路上也“热闹”起来,不少村民和他一样,被村干部喊起来撤离。
图为下营村
水涌进村庄
史国富在迷迷糊糊中听到雨声,“不知道是不是雨声,轰隆隆像雷一样响,把我震醒了”。雨下得他有些害怕,滂沱的水流浇注而下,将窗户都糊住了,看不清外面的景象。
史国富家地势较高,他们的住宅是二层小楼,一楼经营着五金店,全家居住在二楼。房子距离泃河有近八百米,他不太担心,很快就再次睡去了。等到第二天早上5点醒来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地上全是水了。水像蛇一般,无声无息侵入家中,已经到了膝盖位置。”史国富说,水来得很急,不到10分钟,水就涨起来了。此后,一家人开始尝试向二楼“挪东西”,结果发现,不知道该挪什么。一楼全是五金商品,东西太多也不知道该挪啥,就随便了。
房屋被淹后的样子
在楼上,史国富的家人心里有点“慌”。楼下时不时传来“轰”“哗”之类的声音。楼下的什么东西翻了,他听位置就能辨认出来,“感受特别清晰”。装螺丝的箱子翻了、纸箱漂起来了……站在楼梯上看,很多袋子漂在水中。史国富还听到,门可能开了,水流不停地拍打房门,咣咣作响。
“凌晨4点,雨突然‘炸’开了锅,我们一宿没睡!”村民张国帅回忆起洪水来袭的场景仍心有余悸。他家位于杨庄水库上游,洪峰过境,受灾严重。“我们在这住了30多年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前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水就涌过来了,羊圈、两间房全被冲垮了,连一件衣服都没剩下!”张国帅和老伴儿拿起凌晨拍摄的视频,给记者看家里狼藉一片的院子。
在等待救援的同时,夫妻俩也积极开展了自救。“当时院子里最深的水已经到了两三米,我们一看情况不好,就扒开墙豁子从后院爬了出来。”张国帅蹚了几个小时的水,脚底板全是伤口,老伴儿摔在了石板上,双膝青紫一片。
“谁也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张国帅说,这辈子,这样的经历不想再有第二次。
救援向前突进
“只能等着,看着水往家里灌。”对于或劫后余生、或奋力抢险的人们来说,这一段时间太过漫长。
暴雨中的村庄,无人入睡,而同样在暴雨中的城市,一个个职能部门彻夜运转。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连接着遍布全区的摄像头,调度的声音始终没有停下。
山里的人们在自救,山外的人们也在往山里突进,从27日夜间开始,应急抢险队伍就准备好了随时进入受灾区域,激流马甲、绳索、头盔等都备好放进背包,若需要能立即出发。蓟州区交通局也在北部山区王庄道班及郭家沟道班前置装载机、运输车和挖掘机等设备,同时协调鑫路桥公司板车、挖掘机、装载机作为预备力量,随时投入到救援当中。
28日天刚亮,下营村就迎来了救援队伍,开始帮助打通村口中断的道路。救援队抵达现场后,村子已经完全被水包围,救援队队员无法涉水进入村内。救援队队员们只能驾船进入,由于水流湍急,水中漂浮物多,给行船安全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被困人员获救
湍急的流水淹没了村道,有的路口被车辆堵塞。“积水非常深,有的地方有2米左右。”蓟州区蓝天救援队负责人刘小桐告诉记者,水流很急,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冲到树上、墙上,水里还有变电箱、电线杆等。如果撞上坚硬、有棱角的铁栏杆之类的,很有可能损坏船体。
在洪水来临前,蓟州消防就启动了防汛应急值班备勤模式,全员24小时在岗待命,确保“接警即动、动则能战”。凌晨3点半左右,下营消防站到达受灾严重的下营村、杨庄水库周边,现场因强降雨导致道路积水严重,总队又紧急调派了6个消防站、12辆消防车赶赴现场增援。在及腰的洪水中,队员们在湍急水流中堵成人墙,向困在水中的村民递出救生圈。
救援人员在齐腰深的水中救人
随着天越来越亮,暴雨也开始停歇,随着一批批救援力量星夜驰援,一批批应急物资及时送达,救援进程变得越来越快。消防、驻蓟部队和蓝天救援队等7支专业队伍千余人救援。
电力抢修作业
国网天津蓟州供电公司已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在下营地区成立前线指挥部,依托新型电力系统中心,通过无人机巡视等科技手段,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
“现场已出动巡视人员129名,巡视车辆41车次,并从全市调配19辆大功率应急发电车进行支援,全力以赴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现场可靠供电。”蓟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国网天津电力组织工作人员重点巡检蓄滞洪区、低洼地区等易积水区变电站、输配电线路,监控中心实行24小时值守,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配合做好安置点等重要点位供电服务,全力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28日晚上,在下营村断桥旁,记者看到挖掘机轰鸣作业,清理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不远处,三三两两的村民或坐在石头上休憩、或在自家院中闲谈。
村庄被淹后的清理工作
能睡个踏实觉了
28日上午,赵建忠就在下营镇初级中学做好了准备。教室桌椅被腾空,一个个新的床铺摆放在教室里,在大厅里应急物资“铺满”了地。
在暴雨预警发出后,蓟州就启动下营镇初级中学、黄崖关小学、一中、二中、四中、燕山中学等6个安置点,并紧急向市应急局申请调拨抢险救灾物资,为转移安置人员备足帐篷、被服、食物等生活物资。
在接到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汛救灾保供物资需求后,蓟州区商务局立即调动生活必需品保供企业,协调配送相关物资,每人一日3餐配送量,配送方便面、矿泉水、火腿肠、面包、麻酱蛋、毛巾被、枕头、蚊香等生活必需品,保障了下营镇临时物资需求。
随着第一批转移群众的到来,工作人员正在楼上楼下忙着帮被转移的群众搬行李、铺被褥,整理卫生。几位老年人在屋内的小桌上打起了扑克牌,放松身心。村里的工作人员帮他们一家铺好被褥,并发放了矿泉水、方便面等食品。
救援物资发放
“这里准备的物资非常齐全,什么都不缺,即使带着小孩子,我们一家人都不会担心。”村民说,虽然这次家里损失惨重,但好歹人是安全的。现在在这个安置点也比较安心,吃上了饭,喝上了热水,今天也可以睡个踏实觉。
从白天到晚上,安置点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大厅内,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还在马不停蹄地清点方便面、面包、矿泉水、毛毯等应急物资,并有序地进行分发。
图为安置点的村民
“目前,安置点搭建了500多个临时床位,速食品、应急药品还在源源不断地供应,水、电、网络畅通。”赵建忠说道,雨还没停,各小组还在入户通知,转移受灾村民,临时安置点也将做好大后方的服务保障工作。
雨未歇,暴雨预警仍未解除,这场山洪战还在持续。所有的应急举措全面铺开。市应急管理局出动无人机、指挥车,携带照明设备、卫星电话、北斗终端第一时间赴蓟州区指导抢险救援;市消防救援总队派出通讯增援队伍赶赴蓟州;国网电力蓟州公司调动发电机、应急发电车前往受灾最严重的下营中心进行抢修,快速恢复部分居民用电……
从昼到夜,所有人在暴雨和洪水中抢抓时间,在满脚泥泞中,截至29日早晨7点30分,因险情断电的8条供电线路已恢复6条,损毁的29处通讯设施已恢复19处。
记者|郭强 白思婕 戴涛 李杭朔
(来源: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