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掀起“蓝色海洋风暴”,这些企业或迎来“泼天的富贵”
近日,在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的猛烈势头之下,浙江宁波正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对于一座滨海城市而言,这是每年必然会遭遇的风险,却也是发展海洋经济最生动的一个注脚。
2024年底,浙江推出全国首个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计划到2030年打造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其中,宁波象山片区计划总投资123亿元。
2025年7月15日,浙江宁波浙海风母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海风母港装备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意味着该项目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对宁波及风电产业链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发展机遇。
千年港城,“向海图强”正当时
宁波向海而生,因海而兴。
7000年前,河姆渡的稻作点亮中华文明的曙光,唐宋明州港的桅帆让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7000年后的今天,这座千年港城正点燃“蓝色”新引擎。
宁波海洋基础优势十分突出,包括港口区位、海岛岸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是浙江打造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的核心区域。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宁波城市性质之一为“现代海洋城市”。
近年来,宁波市海洋经济规模持续稳步扩张。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2307亿元,同比增长14.4%。2023年全年,海洋生产总值进一步提升至260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5.8%。同年,浙江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为1.35万亿元,而其中的60%是直接或间接由宁波所带动。
根据《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宁波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是港航物流服务业;二是海洋工程装备业;三是海洋文化旅游业;四是现代海洋渔业。培育的五大涉海产业:一是海洋新材料产业;二是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产业;三是海洋新能源产业;四是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五是临海航天航空产业。
宁波舟山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超300条航线由这里开启,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202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3.8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达3930万标箱,同比增长11.3%,连续7年位列世界第三。
目前,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超20个涉海科研机构坐落在宁波,涉及海洋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药物等多个领域。
斥资百亿,再造“蓝色增长极”
7月15日,浙江宁波浙海风母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海风母港装备公司)完成工商注册。该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20000万元,其中,浙江海风认缴出资额87600万元,占比73%;宁波能源认缴出资额24000万元,占比20%;日月重工股份认缴出资额6000万元,占比5%;东方电缆认缴出资额2400万元,占比2%。股东以现金方式出资。
备受行业关注的是,浙海风母港装备公司是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宁波基地项目的建设主体。根据规划,该项目位于象山县外干门作业区,项目分为陆域工程、码头工程(含支航道),规划建设6个泊位,计划总投资123亿元。
其中,一期工可研估算投资约56亿元,主要用于2个5万吨级泊位及大型海工装备生产设备设施建设。该项目先导工程预计于今年三季度开工,力争码头工程于今年底开工;二期规划用地约3000亩,将汇集上下游产业链,为其提供生产风机总装及浮体、导管架、锚链三大基础部件,以及发电机、换流站、海缆等核心部件产业。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一深远海“追风行动”,不仅给相关企业提供了“秀肌肉”的舞台,更为它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悉,宁波目前已拥有数百个重量级临港型大项目,汇集了一批风电产业链企业,如东方电缆(603606)、日月重工(603218)等都是各自行业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以东方电缆为例,公司多年稳居国内海缆市场占有率前三,具备500kV交流海缆、±535kV直流海缆量产能力,掌握超高压柔性直流技术。其位于北仑的东部(北仑)基地数字化未来工厂,投资25亿元,占地500亩,配备20000吨级专用码头,是全国最大的海缆智能化生产基地。所生产的高电压海缆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今年上半年,公司专用运输船“东方海工07”已横跨大洋,将海缆铺向欧洲海域。
此外,锦浪科技(300763)、宁波东力(002164)等高科技海洋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对标国际领先技术,推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
1、我住的小区算高档了,独栋别墅,前后左右的邻居都是生女儿,小区里有别墅说明什么
2、警察在执行这种任务的时候,不能先考虑保全自己再追捕犯人么?,警察出去执行任务不能告诉家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