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猿辅导辞退争议员工背后,“舆情炸弹”怎么拆?

时间:2025-07-28 06:24 作者:李克勤

猿辅导辞退争议员工背后,“舆情炸弹”怎么拆?

员工猝死悲剧三个月后,猿辅导再度站上风口浪尖。

近日,一则 “猿辅导员工因反对穿超短裙发奖品而被离职” 的消息再度引爆舆论场。

一名自称是猿辅导HRBP的员工在社交媒体表示,自己因反对“穿超短裙发奖品”的企业文化设想而被公司解约。

随后,猿辅回应:因“工作能力持续不达标准,工作不达预期”解除劳动合同。

这回应,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三个月前,猿辅导就网传武汉公司员工猝死事件回应:“员工发生意外期间,正值武汉公司员工倒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没有安排加班。”

两次T0级的舆情,猿辅导PR应对方式,简单、高效,但是柔情不足。

结果呢?

“压榨员工、物化女性、劳资矛盾”的话题仍在舆论场暗自发酵,猿辅导负面舆情的“隐雷”还在。

这个“雷”该怎么排?值得深究。

女权、劳资两大“舆情炸弹”,品牌该怎么拆?

危机公关里,有一个“黄金4小时”法则。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涉事方需要在4小时内快速响应,占舆论主导权。

按照时间线来看,舆情发生后,7月24日,猿辅导方面的回应很及时。

声明中明确表示,员工被辞原因是“工作能力持续不达预期”,公司补偿为N+1。此外,声明还表示,该员工为谋求更多赔偿,通过舆论抹黑、捏造不实事实,并称已就“不实信息”向相关部门举报。

这个回应,看起来很职业范,符合典型的“标准化”公关程序。

但迅速回应,抢占话语权这都是基本操作,上一次员工猝死,也是相似处理方式。

问题在于,猿辅导这种回应太标准化,PR风格太追求不犯错了。

突发事件中的PR,太标准化本身也是一种犯错。

在我看来这次事件中,猿辅导的PR处理方式忽略了几个关键点:

1、回应并没有消除“物化女性”的争议,是在给品牌后续埋雷。

相比是不是发了N+1,工作能力达不达预期这些事儿,舆论场其实在于在意的事到底有没有“物化女性”这回事。

这个问题上,涉事管理人员、与品牌PR可能都犯了个错:对女权问题认知不足。

“物化女性”的问题是个价值观问题,也是女权问题,也最容易牵动舆论情绪。

看猿辅导的声明,全程没提穿超短裙发奖品的事儿,只是在说员工“捏造不实事实”,试图给自己立一个“受害者”的人设。

舆论上越是刻意“回避”物化女性争议,越是容易给后续品牌舆情埋雷。

过去不少品牌因为性别争议问题翻车,例如京东、英特尔、舍得都曾请“女权色彩”鲜明的脱口秀演员杨笠代言,最后在性别争议问题上翻车,进而影响口碑。

性别对立相关的争议,始终是品牌需要警惕的“大雷”。

更何况,小猿学练机的家长用户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女性群体。

从女性用户群体角度来看,如果PR处理这个问题方式不当,是不是可能影响小猿学练机的销量?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冰冷的官方回应很容易引发二次舆情,点燃“劳资矛盾”的社会情绪。

最近,Boss 直聘的“招聘涉黄”问题再度发酵,此前,类似的问题以前就曾被媒体多次曝光。这些问题之所以热度这么高,除了“物化女性”之外,本质上还是就业情绪的问题。

跟女权问题一样,劳资问题舆论敏感度是T0级别的,如果对于这些敏感的问题回应不当,很容易产生二次舆情。

从三个月前的员工猝死,到如今的员工辞退争议,猿辅导的两次负面舆情,往小了说是管理问题,往大了说是暴露出的价值观问题。

无论事实到底是不是“工作能力持续不达标准期”,这次员工被离职,猿辅导可能都会被舆论扣上个“价值观不正”的帽子。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赔偿给到位了,主动辞掉员工也许排除了程序问题。而PR层面,又能以被辞员工不满赔偿为由给自己立一个受害者的人设。但这波操作,其实又一次把舆论情绪再次推到了对立面。

用户是劳动者,劳动者会跟资方共情吗?

不会。

社交媒体帖子一发,涉事邮件一挂网,除了“不尊重女性”之外,不尊重劳动的帽子又被扣上了。

为了摘掉这个帽子,品牌得做多少正面宣传?得花多少费用?这些不都是成本?

好的PR工作,本质是品牌的成本管理。

PR做好了,是在给品牌减少成本。典型的像京东入局外卖前的舆论造势,给业务部门省去了一大笔支出。而猿辅这波PR操作,却在给品牌不断加成本。随着二次舆情不断发酵,后续再挽回品牌口碑可能就更难了。

教育品牌,更需要有“价值观”。

猿辅导干的是一门什么生意?是教育。

教育行业很特殊,特殊在它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项教书育人的事业,本身就有很强的道德感。

教育企业是最应有正能量和正向价值观的企业,尤其是做K12教育的平台。

你看,教培时代结束后,俞敏洪把新东方近8万套桌椅都捐给了乡村学校,然后对已缴费的学生家长,承诺无条件按比例退款。对于新东方的教师,有序迅速结清了员工工资,不拖欠。

做了这么多年教育,老俞是个讲究人。

不只是俞敏洪,张雪峰也在直播的时候,多次帮助贫困学生,并且尽心尽力帮助贫困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路线。

对此,网友评价:张雪峰配享太庙。

不管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报考志愿填报、抑或卖学习机、学习资料,做教育行业都需要有“品牌道德感”。

道理很简单,作为家长,谁愿意用一舆情危机中的教育公司的产品?

三个月前的员工猝死也好,如今的辞退争议员工也罢,猿辅导天然就处舆论弱势的地位,这个时候,PR该怎么对外发声,更应该审慎。

总之一句话:做教育生意要赚钱,但价值观层面没有舆情。

PR工作的成败,不仅在于品牌,也在于业务

今天这个时代,是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也是个全民PR的时代。

复盘此次猿辅导舆论风波,暴露的是某些管理层的公关思维不到位的问题。

也许被解职的员工确实有工作能力问题,但是,内部刚讨论完“穿短裙送礼”之后人事部门马上约谈、开除涉事员工,就很容易让人把两件事儿关联起来。

在处理人事上,有点太着急了。

说白了,在该员工“反对穿超短裙发奖品”之后,没隔多久就辞退,即便回应的声明里再怎么说是“能力问题”也不具备说服力。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涉事管理者能多一点“公关思维”,比如,权衡可能存在的舆情影响后,隔几个月再辞退,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舆情风波?

所以,公关思维不仅要存在于PR部门,也在于业务部门、管理部门。

这几年,一些大厂的公关都开始倾向于业务导向,比如美团、京东。

一方面,是因为要把钱划到刀刃上,PR这个工作要更有效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PR的工作成效,是能够真切地反映到业务里的。

管理层考虑的是什么?是业务增长,是公司经营效率的最大化,让老板批钱做品牌PR这事儿,比上天揽月还难。

唯一能说服老板的理由,就是PR能给业务带来增量。

PR能不能带来业务增量可能不一定,但做不好PR,一定会对业务造成实际的影响。

尤其是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品牌PR工作做不好,是可能会影响市场销量的。

拿学习机赛道来说,市场越来越卷,闲鱼上很多经营商在卖学习机。二手市场上也有很多准新二手学习机在卖。

在学习机市场,猿辅导旗下的小猿学练机是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的。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品牌优势不多,再加上负面舆情接二连三出现,难免会影响业务。

市场竞争越激烈,负面舆情对业务端的影响,可能就越容易体现出来。

业务端费心费力地卖产品,结果一个“物化女性、辞退员工”的舆情,可能就把客户推到了竞争对手那边,市场部的同学看了可是要骂娘的。

而现实里,品牌PR面对公众情绪,往往都有一种“力有不逮”的感觉,尤其是猿辅导这样的企业。

老实讲,这也不全都是PR部门的问题,也是因为企业规模、资源能力所限。

两次舆情危机中,猿辅导的PR部门至少做到了60分及格,但要想完美处理舆情危机,对于大厂的PR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换句话说,这不是一个“态度问题”,而是一个“能力问题”。

天眼查APP显示,猿辅导成立于2012年,这么多年深耕教育领域,品牌规模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客观上看,猿辅导的整体实力比不过互联网大厂,PR能力建设也远跟不上大厂。

但今天的猿辅导们,的确需要像大厂那样,有一个成熟的组织文化架构,明确的价值观体系。

就像阿里有“六脉神剑”,京东有“核心价值观”那样,垂直领域的独角兽们,也要有自己的价值观。

毕竟品牌影响力到这了。

猿辅导三个月两次T0级舆情表明,这样的能力建设是相当迫切的。

现实是,这些顶层设计,往往不是单靠一个PR部门就能做到的。阿里有“六脉神剑”,灵魂是马云、京东有“核心价值观”,灵魂是东哥,

猿辅导的灵魂在哪?这可能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今天这个时代的舆论场,本质上是情绪与价值观的放大器。

教育行业,本来就是一个挤压消费明显的行业,舆论场上,相关公司天然都会有点“招黑体质”。面对突如其来的社会情绪,PR处理舆情的身段如何能更加柔软,如何善用情绪?

做好了这些,PR工作才能显得更有价值。

Top

1、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湖北姑娘在彩虹布拉克景区续写“文秀”的故事

2、坐标甘肃敦煌七里镇,黄墩子西瓜每斤0.68元,保甜,敦煌七里镇贴吧

3、明末,谁才是敌人?,明朝敌人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sichuan-zkha.cn/GJS/detail/fkbmdv.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李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