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佛需要释永信这样的人才,释永信在佛教中的地位
文:蔡垒磊
释永信的事情其实很久了,政府曾经送他豪车,给他各种表彰,当时大家就觉得这跟出家人的形象不太相符吧?但民众心里也都清楚,僧侣就是一份职业,所以也没太当回事儿。反倒是现在出事有点意外,好像是“之前就在干这些事儿,也已经是街知巷闻,但为什么之前都好好的,现在突然来一下子”。
有人还在叹气,说和尚怎么就成了这样了?这还方丈呢,信仰呢?这事儿是这样的,宗教这个东西,从古至今都是一个行业,换言之,它从一开始就是了,而你却以为“现在才变质”。有没有真的因为信仰而为宗教奉献一生的?有,我爷爷就是,吃了几十年的素,去街上捡人家发黄的不要的菜叶回家煮,只因他觉得绿色的菜还有生命;几十年前去菜市场买了甲鱼,徒步几十公里去寺院里放生,结果路上一个小青年说要帮他去放生,直接就把甲鱼给了人家,还对人家千恩万谢;每天在家里除了一日三餐和睡觉以外,就是念经,还拥有俗家弟子的专属法号。
我不能说他笨,只能说,这也是一种精神寄托,毕竟人怎么过都是一辈子。但佛教里如果都是我爷爷这种人,那我敢说,我爷爷根本就接触不到佛教。为什么?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无法流传下来。
一个东西要让人们形成共识,是需要商业能力的推动的。释加牟尼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这个故事是如何到达你的耳朵里的?到底是谁传出来的?从有人写这个故事开始,怎么传播开去,为什么大家就信了?人都不是傻子,不可能这么容易的。首先需要写的人懂用户心理学,他得知晓人最怕的是什么,然后要创造一个故事,让人不再害怕,就像精神麻药;有了好的产品之后,还需要有人有渠道去“分销”这个故事,但是你没有利益,谁会给你去分销呢?你得让跟着你的人吃到“肉”。靠一个好的“发心”就能成事儿吗?根本不可能,你需要的是一整套闭环的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还得有极强的执行力。
所以要么释加牟尼本人就是商业天才,要么创造释加牟尼这个故事和将其发扬光大的人,是商业天才——我们说的“导人向善”,只是这个商业模式里的一种产品特性而已。
而释永信,别看昨天少林寺跟他切割得一干二净,那是为了保住少林寺这个IP和背后的人,事实上他就是少林寺的乔布斯,比少林寺里所有真正信佛信禅的高僧大德都要重要得多。没有他,少林僧人现在都还是零零散散的几个人,以种地和收一点微薄的门票钱为生,而少林的“禅武合一”文化更不可能传扬到全世界,拥有几百万的洋弟子——你要知道释永信进山门的时候,少林寺里一共就8/9个和尚,每日只是吃斋念佛,根本没有所谓的“武术”概念,不要被影视剧和小说给骗了。
是释永信,借由电影《少林寺》的风潮,提出了“禅武合一”的概念,切到了这个没人做的细分赛道,然后才慢慢让习武成为了必备项目和IP名片。
你说一个把半死不活的IP整成超越A股90%的上市公司的CEO,成为富豪,有点女朋友和子女,不正常吗?太正常了,这事儿不是法律红线啊,他只要吃肉的时候别砸吧嘴就行了,打死不承认,说是谣言,有关部门是不会真的去调查他的私生活的。他真正的风险在于,他不是一个纯商人,他在商业版图的扩张过程中,和某些权力绑定得太深——这玩意儿你只要碰一次,你的脊梁骨就被打断了,别说出家人,你就是佛祖,也得点头哈腰,因为你的命根子已经捏在了人家手里,你这辈子都身不由己,别再想自由了。
但不管是少林寺,还是佛教基督教,甭管它们的教义多么清高,最需要的都不是真正四大皆空的出家人,而是这样的商业人才。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释永信今日以身祭寺,除了在背后的博弈之下,有迫不得已之外,我相信他自己或许也是希望如此的。毕竟少林寺就像他的孩子,他东窗事发无法平安退休,这是商业路上深度绑定权力的代价,但作为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他肯定是希望光速和他切割,在吸取了他的养分后,立刻抛下他这个包袱,继续长大的。
(完)
..................................
Tips:如何不开户交易美股和黄金?:https://mp.weixin.qq.com/s/1OtF54nPtGDi6Ov1MseTQQ(点击查看详情介绍)
1、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科大讯飞携5款AI录音笔新品重磅亮相,科大讯飞哪款录音笔值得买
2、国家防总针对北京天津河北升级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防汛防台三级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