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代币化规模激增410%,真实世界资产或成加密领域下一个风口
【文/王力 编辑/周远方】
2025年,金融科技的浪潮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写全球经济的游戏规则,这场变革远不止于技术创新,它关乎美元霸权的未来走向和中国在数字金融时代的战略选择。
当美国试图通过宽松监管扩大美元稳定币版图,中国也正以香港为试验田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
稳定币: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刘胜军博士在开场演讲中,将稳定币置于全球货币体系变革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剖析。"稳定币是加密货币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刘胜军指出,"与传统加密货币相比,它解决了波动性大、冲击法定货币体系、易被用于非法活动等痛点。"他认为,稳定币的核心价值在于三个方面:作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的交易中介实现低成本跨境支付;提供高效的交易体验;为货币国际化开辟新路径。
在全球稳定币市场中,美元稳定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刘胜军透露:"目前全球99%的稳定币以美元为锚定物,远超美元在全球支付中50%的占比。"美国正积极利用这一优势服务其美元霸权战略,财长耶伦曾公开表示,由美债支持的稳定币有望将美元全球使用规模扩大至2万亿美元。
杨光博士的分享将焦点转向支撑金融科技变革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作为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CTO,他详细介绍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树图公链系统。
经过三个版本的迭代,树图公链实现了与以太坊生态的完全兼容,全球开发者可无缝迁移应用。更关键的是其创新的Gas费代付机制——用户无需持有数字货币即可使用区块链应用,这为大规模商业应用扫清了障碍。
徐彦尧总经理将讨论转向数据要素这一新兴领域。作为参与多个国家级要素平台建设的专家,他分享了数据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演进路径。
"2019年数据被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标志着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徐彦尧指出,"但数据确权、定价和合规流通仍是待解难题。"他将数据资产化分为三个阶段:资源化(使无序数据可用)、资产化(赋予交易价值)、资本化(实现社会配置优化)。
徐彦尧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期"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数据资产质押贷款实现1.337亿元融资,开创了数据资本化的先河。"数据与区块链的结合将催生全新商业模式,"他介绍道,上海技术交易所已通过区块链实现知识产权和数据确权存证,构建了包含评估机构、金融机构在内的完整交易闭环。
针对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趋势,徐彦尧强调确权与定价是核心环节。他提醒业界吸取早年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教训,需建立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和科学估值体系。数据显示,RWA市场规模已从2022年的50亿美元激增至2025年的255.1亿美元,增长410%,成为继稳定币后增长最快的加密领域。
"数据资产化需要整个生态系统的协同,"徐彦尧总结道,"包括交易所、评估机构、律所、金融机构等。"他所在的上技数科正致力于为科创企业提供数据治理、合规确权和价值挖掘服务,推动数据从"家底"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会上,毛捷豪律师从法律合规角度深入剖析了RWA代币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当前,香港已建立了一个由证监会(SFC)和金管局(HKMA)共同监管的框架,其中SFC负责证券型代币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而HKMA则专注于银行体系相关的虚拟资产活动和稳定币监管。香港政府以"LEAP"战略框架为指导,通过优化监管、扩展代币化产品、推进跨行业应用和人才培养,积极促进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和电动车充电站收益权在内的多元资产代币化。特别是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香港利用代币技术建立了全球仓储识别系统,以追踪贵金属和可再生能源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数据。
展望未来,RWA预计将与港元稳定币、DeFi形成深度交互,在Web3.0生态中通过资产编程拓展商业可能性。其核心价值在于为企业提供战略布局新路径,同时构建资金沉淀生态。随着监管框架的持续完善,RWA在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跨链、跨境的合规解决方案,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这些地区需注意防范,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