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抗战中流砥柱 复兴坚强核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巡礼

时间:2025-08-08 13:33 作者:绛美人

抗战中流砥柱 复兴坚强核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巡礼

  参观者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题:抗战中流砥柱 复兴坚强核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巡礼

  新华社记者齐琪、唐健辉、罗鑫

  一桥惊醒山河梦。88年前,卢沟桥畔的炮火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硝烟虽散忆犹新。88年后,宛平城内如潮的人流共同见证傲然挺立的民族脊梁。

  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主题展览开幕一个月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截至8月7日,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超30万人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大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地驻足、深思、凝望,接受精神洗礼,凝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决心与信念。

  浴血奋战: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书写不屈抗战史诗

  参观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参观(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走入“全民族抗战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展厅,三列大字直入眼帘,将观众瞬间带回那个危难动荡的时刻。

  这是1937年7月8日,七七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的一段原文。

  “七七事变是日军蓄意制造的,他们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拒后悍然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非常勇敢,誓死抵抗!”当所学的历史知识“遇到”展陈文物,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分校学生苏义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容忘记。”

  参观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参观(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14年艰苦抗战,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钢铁长城,共抗外敌侵辱,誓为家国而战。

  一纸泛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在这次展览中首次展出。证明书的主人、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烈士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1937年7月8日的战斗中;

  “英雄母亲”邓玉芬在抗战爆发后,先后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为抗战献出宝贵的生命;

  战士王建堂出川抗战前,父亲赠予他一面“死”字旗。白旗上“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字字泣血;

  …………

  一名小朋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参观(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行走在展馆内,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回响里。一份份文物,一件件史实,共同汇聚成四万万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的东方诗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介绍,此次主题展览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景式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强烈的家国情怀,空前团结起来,谱写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雄壮史诗。

  被展陈的视听效果所震撼,观众刘洋十分感慨:“今日的岁月静好是先辈们艰苦奋战,抛洒热血换来的。勿忘历史、珍惜当下,勿忘国耻、报效祖国!”

  “硝烟虽散,历史永存。”一名青年在观众留言簿上郑重落笔:“愿我们永远铭记,以史为鉴,让和平之花常开不败,伟大的中华民族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民族先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参观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参观(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多版本的《论持久战》;抗日根据地群众为部队缝制的草鞋;灯光、布景、音效再现气势磅礴的百团大战……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影像,生动再现烽火岁月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坚守抗战信念、凝聚人民力量的历史画卷。

  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定实施持久战战略,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带领人民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主题展览全景展现了中华民族14年英勇抗战的历史,让我们更好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志东表示,在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胆魄,带领中华儿女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

  抗战之伟力,在于广大人民之中。

  彼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八路军三个人才能分到一条枪。就是在这样的装备劣势下,中国共产党用“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民族气节,领导军民创造“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敌后游击战术,带领群众在绝境中开辟光明之路。

  “战地条件苦啊,可口号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咱们要往前看,别往后看。我们要站着死,绝不跪着生!’”前来观展的94岁抗战老兵曹殿林佩戴着党员徽章,眼含热泪,语气坚定:“不管到了啥时候,党和国家给我们的恩情,一辈子都不能忘!”

  到延安去,是抗战时期无数爱国青年的人生抉择。

  主题展览首次展出的1938年瑞士记者瓦尔特·博斯哈德拍摄的《通往延安之旅》纪录片,吸引大量观众驻足。

  黑白纪录片里,醉心读书的青年、席地作画的学员、沿街叫卖的商贩……一帧帧画面,尽显赤诚信仰与希望活力。

  “这些记录反映了当时延安地区良好的军民关系,尤其是青年汇聚到延安之后严肃活泼的生活,真正体现了中国的希望。”纪念馆讲解员李洋说。

  “那时的有志青年选择奔赴延安,将才华和热血融进民族解放的大潮;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信仰和理想依然是引导我们投身民族复兴最耀眼的灯塔。”刚刚大学毕业的赵子欣心潮澎湃。

  鉴往知来: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参观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参观(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光影变幻中,象征胜利的火炬图案在主题展览的一面照片墙上亮起。

  黑白照片里,有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城市,有宁死不屈、眼神坚毅的面孔……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中国人民浴血奋战5098天。这面由5098张抗战老照片拼成的中国抗战巨型照片墙,定格了无数同胞的一生,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再一次涅槃重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参观结束后,留言簿里写满了人们的心声,或工整或稚嫩,横竖撇捺间流淌的是真挚的情感、深刻的觉悟——

  几名小朋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参观(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一名8岁的小观众,一笔一画地写下:“看完展览后,我知道了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好好珍惜时光,认真学习!”

  华北电力大学学生杨骐跃写道:“坚持和平发展,努力实现民族复兴,吾辈有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胜利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杨女士是一名现役军人,她这样写道:“我们这样纪念,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强大我们的国防,中华民族才能进一步挺起脊梁!”

  参观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参观(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历史的苦难、战争的伤痛,在中华民族记忆中留下深重烙印,让中国人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

  “当今世界依然动荡不安。在二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学习,去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和平、和睦的世界。在这一点上,中国为所有国家树立了榜样。”巴拿马驻华大使雷鸣感慨。

  牢记历史,砥砺前行之志;不忘苦难,更好催人奋进。

  中国人民必将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不竭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Top

1、这两天,有人拿《南京照相馆》的观众说事,南京网红照相馆在哪里?

2、盒马的山姆梦彻底醒了,山姆会员店 盒马会员店

3、快评:能否现场直播阅兵 都为“馆长”加油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sichuan-zkha.cn/JGA/detail/oogenx.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绛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