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协议细节模糊、产能存疑”,美业者质疑特朗普签的都是空头大单
【文/观察者网 齐倩】8月1日期限在即,特朗普政府对贸易伙伴加码施压,终于签下多项“能源大单”。
据央视新闻消息,特朗普政府已获得日本、韩国、欧盟等国的能源承诺。据协议,欧盟需在三年内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韩国承诺购买1000亿美元的能源,日本承诺大量投资美国能源基础设施。
协议签署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之包装为“巨大胜利”。但多名美国前官员和分析人士7月31日指出,特朗普施压各国承诺购买大量美国能源,但这些通常延续多年的承诺更像是“政治宣传”,“既不清晰也不一定可执行”,不考虑对方的实际经济需要以及美国自身的供应能力。
“这涉及到我们尊称为‘政治数学’的手段,”谈及美国与欧盟、日本、韩国等贸易伙伴达成的协议时,有分析人士直言,“外交的最佳工具之一是模糊性。”
根据美欧27日达成的协议,欧盟承诺在三年内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包括原油、核反应堆燃料、天然气及其他石油衍生品,年度购买量将超过去年欧盟从美国购买量的三倍。
能源和船舶经纪公司Poten & Partners分析师杰森·费尔表示:“欧盟将只能停止从其他国家购买,这将是对单一国家的巨大依赖,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但现代能源体系和供应的核心在于多样化。”
7月27日,特朗普与冯德莱恩在苏格兰会面,宣布美欧达成协议 视觉中国
有报道称,各国承诺特朗普购买美国能源,但细节语焉不详。分析指出,至少在短期内,美国的贸易伙伴承诺购买的天然气等能源数量,超过了各国的需求以及美国的产能。
分析认为,美欧或将在采购问题上灵活处理。例如,欧盟可购买满载油气的大型油轮,不全部使用,转售给全球其他买家。他们也可能在实际执行中不断延期,从三年延至20年。
美国分析机构ClearView Energy Partners董事总经理凯文·布克表示:“这就涉及到我们尊称为‘政治数学’的手段,毕竟外交的最佳工具之一是模糊性。”
报道提及,相较于欧盟,日本、韩国与美国之间的能源购买框架更为模糊,留有更多解释空间。
白宫曾称,美国能源出口大幅扩展,日本承诺的5500亿美元投资部分聚焦于“能源基础设施和生产”,但没有展开具体说明。在日本承诺减少化石燃料消费之际,签署长达数十年的购买协议的价值尚不清楚。
同样的逻辑适用于韩国。韩国承诺购买1000亿美元美国能源,但没有明确期限。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能源专家米歇尔·金表示,按需购买,而非签订定期协议,将为天然气需求下降的韩国提供更多灵活性。她表示:“再次签订长期合同不是明智决定。”
为应对外界质疑,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向记者强调说:“我们相信这些数字是可以实现的……这是我们的提议。我们已经准备好进行采购。”
“这是痴人说梦,”亚洲大宗商品和能源专栏作家克莱德·罗素则指出,欧盟每年2500亿美元的能源进口承诺是完全不现实且无法实现的,但美欧官员还是同意了这一荒谬的数字,或许欧盟是想拖延时间,从而等到一位“更好相处的”美国总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湖南24岁女游客漂流期间跌入河中失联,家属:女孩刚毕业一年,搜救持续3日仍无踪迹
2、90年代初,在北京读书,和同学去天坛电影院看了黑太阳731,太难受了
3、司法部部署实施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培育工程,注重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