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8 22:50 作者:龙龙墙
居然智家,困在“数智化”转型里?
行业渡“劫”
巴菲特曾说过: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如今的家居行业,恐怕退潮已经到了遍地礁石的程度。
就以业内素有“南红星、北居然”之称的两家头部企业为例,先是居然智家董事长兼CEO汪林朋,以及红星美凯龙创始人车建新上半年双双被留置,现在又是刚刚被解除留置的汪林朋,时隔三天再度登上热搜——以惨烈的方式!
虽然官方尚未正式发公告,据多家媒体报道,7月27日,居然智家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现年57岁的汪林朋坠楼身亡。而就在7月23日,居然智家刚发布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解除留置并变更为责令候查的公告。
针对此事,公司回应称“以公告为准”,并称目前“跟监管提出需求,等监管通知再公告”。居然智家相关人员强调,目前公司运营正常,董事长职务此前已由执行总裁代行。
事情的起源,还要说到今年4月:4月17日晚间,居然智家公告称,公司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家属的通知,其于近日收到由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关于汪林朋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
三个月时间,一家头部家居公司的实控人,从留置到解除,再到如今的去世,变化的无常确实让人猝不及防。尤其是近年来,面对行业翻天覆地,公司并没有“躺平”,而是在努力拥抱前沿。
4月8日,汪林朋还现身武汉,出席公司举办的“智能家居产学研用”论坛,表示要为行业智能化转型,发挥带头与示范作用。没想到此番言论,竟成其公开场合“最后一次演讲”。
而公司名字中的“智”,其实也来源于智慧化2024年12月9日,居然智家发布公告,证券简称由“居然之家”变更为“居然 智家”,时至今日已经大半年。按照汪林朋在改名时的宣言,截至2024年11月底,旗下通过跨品牌、跨生态、跨终端的通用智能家居系统,连接合作品牌超过300家,接入智能终端设备超30万台。
回首往事,公司之所以在智能化上大手笔投入,一方面是因应时代转型,一方面,也是传统业务遭遇到了瓶颈,没想到,公司的智能化刚刚起步,便突遭此变故,的确让人唏嘘!
经营遇阻,
减持+分红大手笔
汪林朋的创业史,算得上那个特定年代,公职人员“下海创业”的典型:他1968年生于湖北黄冈罗田县,1990年,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会计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商业部从事财会工作。后几经职位变动,出任华联商厦副总经理。
到了1999年, 汪林朋“临危受命”,出任当时还是国资控股背景的北京居然之家集团总裁。当时的居然之家,只有一家经营门店。在行业内毫无知名度。而彼时的“南红星”——红星美凯龙,已开启品牌连锁战略,构筑家居、装饰、建材综合体大卖场。
次年,居然之家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先行赔付”的服务理念,这一举措瞬间让居然之家声名鹊起,在家居行业野蛮生长的年代,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2001年借国企改制之风斥资455万元,成为公司持股近9%的主要股东,2015年通过个人控制的“中天基业投资公司”集中收购其他股东股权拿下居然之家实控权,当时年营收已破百亿。同年,他成立了“居然新零售”,为后续资本运作铺路。
应该说,汪林朋的这一时间点踩得非常精准:随着城市化进程、“棚改货币化”的推进,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继续高歌猛进,连带家居企业也一路载歌载舞:到了2019年,公司净利润达到31亿元的巅峰,店铺数目也超过400家!
而就在此前一年的2018年,公司作为“新零售”样板,引入阿里巴巴、云锋基金、泰康人寿等机构战投的130亿资本,估值一度达到360亿元。2019年借壳武汉中商,登陆A股市场。而同年汪林朋以29亿美元登上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关于这次借壳上市,其实是一次经典的“蛇吞象”:市值仅17亿元的国有企业武汉中商,以6.18元/股发行57.69亿股,作价356.5亿元收购居然之家。此时,湖北国资背景的罗细安,突然空降居然之家高管层,随后企业总部从北京迁至武汉。
“花无百日红”,居然之家的经营模式,虽然历经多次改良,也被花花绿绿的概念包装,但从根本上说,就是“二房东”——依赖租金收入与商铺销售的分成!
接下来的几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风云突变”,居然之家的经营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公司为了留住优质客户,常常通过减免租金的方式,而这进一步侵蚀了业绩。据财报,在2021年业绩稍有起色后,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35.91亿元下滑至129.66亿元,净利润从16.48亿元骤降至7.69亿元,降幅超50%,表明公司“增收不增利”的趋势尤为明显。
公司利润巅峰
图片来源:东财网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3.16亿元,同比增5.58%,但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滑39.39%,经营净现金流1.84亿元,同比下滑42.8%。
在经营承压的同时,公司创始人接二连三的减持+高额分红,也引发了市场热议!
据中国房地产报整理,2023年6月,汪林朋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限售股解禁。同年7月,公司控股股东居然控股通过4次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比例为1.99%。当年11月,居然控股又以22.32亿元的对价,向金隅集团转让了10%的居然之家股份。
二级市场减持加上协议转让,居然控股合计套现约26.70亿元。汪林朋持有居然控股94.02%的股权,独得超20亿元。
光减持不算,还有分红:据公告整理,在2019年至2023年,居然之家累计现金分红34.99亿元,汪林朋凭借持股比例再获近20亿元。这意味着,短短5年,汪林朋被指从公司“抽水”超40亿元。
智能化转型,
“雷声大雨点小”?
应该说,公司的数智化转型,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早在2016年的时候,为了提高效率,公司就斥资1亿美金收购美国AUTODESK 3D家装设计软件Homestyler,中文命名居然设计家,试图系统化解决家装家居行业“标准化难”等痛点问题。到了2018年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开启全面数字化改造。到了2024年底,公司的研发费用提高至5201.91万元,同比增32.6%。
但这么多年下来,公司的数智化转型,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内核究竟有几分真实,起到了多大的效果值得商榷——至少截至2024年底,虽然每年的总营收几乎保持不变,但并没带来利润的增长,不得不说是“雷声大,雨点小”。
基于“洞窝”“居然设计家”和“居然智慧家”三大家居产业数智化平台,公司无论是直营模式还是加盟模式,都会向商户收取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系统使用费和销售佣金等平台服务费。
2023年,公司销售额(GMV)为1176亿元,较2022年增长11.7%。平台服务收入12.6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24.9%。服务费收入增长幅度是交易额的两倍多,占营业总收入接近一成。在这一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仍下滑了21.10%,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凸显。
据财报,截至2024年末,洞窝上线卖场1205家,同比增长近30%。其2024年新上线卖场271家,不足2023年592家的一半。居然智慧家2024年新开业门店33家,相比2023年新开门店达57家有所下降。居然智家,似乎已经困在“数智化”转型里!
蛇年伊始,随着DeepSeek风靡全球,多家平台宣布接入,公司也赶上了时髦。“居然设计家”、“洞窝”、“居然智慧家”三大平台矩阵皆完成DeepSeek服务接入,并与阿里云、火山引擎推进AI私有化部署。请看汪董事长今年2月发布的五大“重点事件”:
参与英伟达GTC大会(已实现,并做了主题演讲);
借助DeepSeek打造家居大模型(正在进行);
成立智能家居研究院;
推动家装AI设计样板间落地;
打造北京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交付中心(居然智慧家的“人·车·家”生态体验场景)。
按照今年3月的一篇文章,公司正在营造人车家智慧生活新场景、绿色低碳生活新场景、智能养老新场景,以及大健康智能管理四大智慧消费场景,这些场景终将成为撬动公司创新价值的支点。
不管未来公司的“数智化”转型能否成功,汪董事长怕是都没有机会亲眼所见了。而创始人的这场“生死劫”,仅仅是今年以来,在家居行业就接二连三上演,本质上也是这个行业当下冰雪寒冬的见证。
家居行业,何时渡“劫”?
行业内遭遇惨烈结局的,并不只有汪董事长:就在汪林朋跳楼身亡一周前,7月17日,广州家居教父、“靓家居”创始人,“整装校长”曾育周,从广州天河区一栋写字楼坠亡,公司也陷入停业。
而7月24日晚间,总部位于成都的区域家居龙头——富森美曾公告说,公司董事长刘兵被成都市郫都区监委留置,暂由刘兵姐姐、富森美副董事长刘云华代为履职。
和“南红星、北居然”的拼命扩张相比,富森美显得极为稳健,20年来只开了两个卖场,2024年的净利润竟然也能达到近7亿元,和上百个卖场的居然智家处于同一数量级,不得不说,有时候,“更大”不见得“更强”!
行业的“多米诺骨牌”不止于此:据上观新闻等报道,就在今年6月,曾为家居家装行业的“黑马”公司“住范儿”爆雷,上海地区约有200多个装修工地因此停工,还有约100名业主尚未开工但已支付定金。
近年来,看多了不同人、不同家庭、不同企业的起起伏伏,笔者越来越觉得,在大时代面前,有时候个人那点所谓的“努力”,真的不值一提。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当下,控制好风险。那么家居行业何时渡“劫”,各位财友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呀~
免责声明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2、23岁小伙河滩游玩坠2米深疑似砂坑,溺水获救几近失明智力下降;亲属起诉三单位索赔271万
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成焦点,AI产业化加速引爆A股,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