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义:印度想用实力跟美国说话,但发现不够
如何看待美印关税冲突的深层动因?印度能否在美俄夹缝中平衡能源需求?如何看待印度在上合组织中的作用?中印关系回暖背景下,双方合作又将迎来哪些变量?围绕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深入解析。
【对话/观察者网 李泠】
刘宗义:此前印度方面也释放出美印关税谈判接近达成的信号,但我觉得这可能只是印方的一厢情愿。
从今年1月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莫迪就急着去拜见。一开始莫迪想出席特朗普的总统就职典礼,但未获邀请。2月拜见时,其实当时特朗普提出的条件就已经十分明确:
其一,在安全战略上,印度要像日本那样主动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分担义务,自掏腰包、出人出力遏制中国;
其二,必须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特朗普直言印度是“关税大王”,觉得印度对美贸易逆差不可接受;
其三,要求印度市场全部向美国开放,而美国却要对印度设置关税;
其四,印度必须高价向美国购买武器装备和油气能源;
最后,印度必须帮助特朗普解决印度裔移民问题。印度在美非法移民众多,且在美欧加澳等国家、地区数量不断增加,西方尤其是特朗普对此无法容忍。莫迪访美前,美国政府就用大型运输机将戴着手铐的印度人从美国运回。
2025年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接待了印度总理莫迪
但特朗普不吃这一套,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经济如今面对巨额债务,造血能力不足,必须靠“吸血”维持,一开始想吸中国的血却办不到,便只能吸盟友和伙伴的血,不仅包括印度、日韩、欧洲,还有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柬埔寨、越南、印尼等相对贫穷落后的中小型国家。
再一个原因是5月份的印巴空战,让特朗普和莫迪对彼此都心生不满。
在5月份的印巴空战中,印度第一轮被敲掉5架飞机,第二轮用无人机也占不了便宜,第三轮用地对地导弹效果有限,还被巴基斯坦发起的“铜墙铁壁”反击行动摧毁S-400防空系统。后来印度肯定求过美国介入调停。鲁比奥曾表示自己整整一夜没睡,一直在打电话;虽然特朗普在其中发挥的具体作用不确定,但肯定有。
这轮冲突结束后,特朗普抢在莫迪发表正式声明之前,先宣称经过他的努力,以贸易关税作为要挟手段,促使印巴两国停火。这让莫迪颜面尽失,因为他不敢承认失败,也不承认曾求助于其他国家调解,至今在公开场合也不承认特朗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调停作用,而是吹嘘印式武器效果良好,打得巴基斯坦主动打电话求和,印度还派出代表团在全世界宣讲自己大获全胜。印度的这些表现让特朗普特别不满和鄙视,所以也在公开场合说印度“当时确实有5架战机被打下来了”。
这轮印巴空战也让特朗普发现印度军事不堪一击,对印度感到失望,开始怀疑印度还能否在印太战略中起到遏制中国的效果——其实不光是特朗普,欧美战略界不少人士也都对此产生怀疑。
受上述因素影响,到现在美印谈判实际上基本破裂,特朗普还“极限施压”,将对印关税翻倍到50%。
观察者网: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是否可能迫使莫迪政府再一次让步?
刘宗义:在农业问题上,我认为莫迪政府很难让步。因为农业问题涉及印度国内政治稳定。印度是农业大国,50%以上人口在农业领域。而印度农业产业与美国相比没有竞争优势,美国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印度还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靠天吃饭,无法与美国竞争。此外,印度国内尤其是旁遮普一带的农民十分剽悍,一不满意就向新德里进军,莫迪害怕失去这个票仓,不敢惹他们,所以过往不少农业改革难以推进。同时,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内部也在施压,曾好几次放话要求莫迪在75周岁退休。因此,莫迪在这一问题上压力巨大,为了稳固其国内统治,我认为他很难就此让步。
2020年,印度农民进军新德里反对新法,遭警方镇压。 图源:路透社
过去几十年,印度经济受两个因素影响最大:一是季风,若季风降雨不正常,农业欠收,印度国内必然通货膨胀;二是能源石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国内物价飞涨,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印度至今未摆脱这一局面。
1、女子扶老人被讹2个月后收到“阴阳”道歉信,法律应该成为善良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