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华润饮料半年净利预降20%-30%,卖水不香了?

时间:2025-07-30 20:57 作者:雨戏春秋OB

华润饮料半年净利预降20%-30%,卖水不香了?

7月的港股消费板块并不平静。

7月28日,于去年10月登陆港交所的“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HK2460)单日跳空暴跌13.08%,至此其股价已较发行价14.5港元累计下跌22%,市值大缩水。

这场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是华润饮料7月25日发布的半年度盈警: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0%至30%。

对比同时期机构普遍看好农夫山泉业绩预增的现况,华润短期业绩承压明显,给市场带来了一定恐慌情绪;而更深层次的焦虑在于对行业竞争格局、企业战略转型的有效性。

净利承压背后:华润饮料的“主动调整”与行业“被动内卷”

华润饮料在这份业绩预告中解释称,利润的下滑事源于销售费用的增加——基于中长期发展规划,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增加了营销资源投入、调整产品组合、逐步推动渠道调整,对利润表现产生阶段性影响。

但拆解其此前的财报细节与行业背景,“主动”与“被动”的边界已模糊——所谓“主动调整”,本质是对行业“被动内卷”的应激反应。

站在行业视角,赛道竞争的白热化正在倒逼“卖水人”烧钱换空间。

中国包装水市场早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包装水市场规模约2460亿元,但行业增速已从2019年的双位数降至4.2%,早已告别了曾经的高速增长期。

存量市场中,几大龙头盘踞的头部阵营也开始重新掀起了争夺战,价格战成为最直接的竞争手段:2024年,农夫山泉推出1元以下绿瓶纯净水,部分渠道单价降至0.83元/瓶,直接冲击怡宝的核心价格带;娃哈哈、康师傅同步跟进“低价策略”,部分区域市场终端价已下探至1元;百岁山则以“天然矿泉水”为差异化卖点,试图从高端市场分羹。

华润饮料的包装水业务受到的冲击很明显。2024年,其包装水零售额同比增长4.5%,跑赢同期包装水市场2.5%的增速,但其对应包装水收入却下滑了2.6%,这是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主要因小规格瓶装水(容量<1L)收入同比减少8.9%至70.2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大规格瓶装水(1L-15L)收入逆势增长8.6%至46.07亿元,部分抵消了小规格产品的下滑。

为应对份额流失,华润饮料在2025年上半年“增加了营销资源投入”——从春节与中国国家队联名推出“过年喝怡宝”广告,到广东电视台高频次露出,再到线下渠道的促销补贴,营销费用肉眼可见地上升。

其次是产品结构的调整,短期拖累利润率。

华润饮料并非坐以待毙。在加大营销的同时,公司正推动“非水饮料”业务增长,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但新业务的培育需要时间与成本:2025年上半年,其密集推出至本清润炖梨口味、轻巧装蜜水青提味、与小黄鸭联名的即饮产品,以及无糖茶品牌“佐味茶事”升级、新咖啡品牌“焰焙”等。

这些新品从研发、生产到渠道铺货,均需前期投入;而由于饮料行业“渠道为王”,新品的终端渗透需依赖大量地推与促销,进一步推高销售费用。

此外,渠道变革的阵痛也在短期影响效率。

华润饮料的渠道结构长期以传统经销商为主(占比超70%),但随着消费者购物习惯向便利店、电商转移,公司2025年启动“渠道精细化改革”——减少低效经销商数量,增加直营与电商渠道占比。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短期阵痛:经销商调整导致部分区域供货不稳定,直营渠道的前期投入(如冷链物流、线上运营)拉高成本,而电商渠道的价格透明化又压缩了利润空间。

可这种“阶段性”究竟会持续多久?此前华润饮料在业绩会上表示,2025年1-2月,包装竞争较去年有所缓和,公司销售实现增长,且后续将加强北方市场运营,并通过更具性价比的新品布局下线市场,预计全年维度扩张稳步推进。

但显然这是一个需要更多时间检验的问题,而资本又是最没耐心等待这种存在不确定性问题的。

高盛将华润饮料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并下调华润饮料未来三年的销售预测和盈利预测;里昂虽维持“跑赢大市”,但也坦言华润饮料业绩预告低于市场预期,“行业竞争可能影响下半年营销开支”。

非水饮料的突围之路,道阻且长

当卖水似乎都开始不那么赚钱之后,华润饮料将希望寄托于“非水饮料”的第二增长曲线。但这条路,远比想象中艰难。

中国瓶装饮料行业规模超5300亿元,是包装水市场近2倍;其中无糖茶、功能性饮料、中式养生水是目前饮料消费市场最火爆的细分赛道,2024 年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20%、12.1%、182%,均远高于包装水的3.2%。

华润饮料显然瞄准了这一趋势——从2011年开始布局饮料产品,目前有4款茶饮料产品、3个果汁饮料品牌,和2款咖啡和运动饮料单品。

2022到2024年的三年期间,华润饮料的饮料业务其实发展的还是很不错,也贡献了很多业绩增量,年对收入分别增长37.3%、49.0%、30.8%,其中核心爆款至本清润系列主打健康化和差异化。

截至2023年其同时具备水+饮料的售点占比仅67%,较2021年的50.6%提升16.5个百分,网点覆盖率提升很大。

然而,看到“大饮料”市场庞大潜力的并不只有华润饮料一家,相反这个赛道早已站满了玩家,无糖茶市场聚集了农夫山泉、三得利、统一、康师傅等诸多饮料巨头;中式养生水领域则以元气森林自在水、好望水等新兴品牌为主。

至于华润饮料,截至2024年其饮料板块仍只占到营收的10%。因此在第二增长曲线的布局上,华润饮料需要突破的局限很多。

首先是渠道短板。包装水的优势在于“深度分销”——华润饮料拥有超300万家终端网点,覆盖从一线到县域的全层级市场。但饮料新品(尤其是即饮咖啡、无糖茶)的主战场在一二线城市的便利店、精品超市,这些渠道的准入门槛高,且已被农夫山泉(茶π、NFC)、康师傅(茉莉清茶)、三得利(无糖乌龙茶)等品牌占据。华润饮料若想分羹,需在已有渠道基础上,额外投入资源拓展高端场景,成本压力陡增。

其次是品牌认知的局限。“怡宝=纯净水”的标签深入人心,但消费者对“华润饮料=饮料品牌”的认知尚带加速建立。以“佐味茶事”为例,其升级前的产品定位模糊,市场反响平平;升级后虽强调“0糖0卡”,但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农夫山泉“东方树叶”或三顿半“超即溶”等头部品牌。要打破这种认知壁垒,华润饮料需持续投入品牌营销,且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最后是供应链的协同难题。包装水与饮料的生产工艺差异较大:包装水依赖优质水源地,而饮料需要果汁、茶浓缩液、咖啡粉等原料,供应链管理更复杂。华润饮料目前的工厂布局以包装水为主,若要支撑饮料业务扩张,需继续新建或改造生产线,短期内可能影响产能利用率与成本控制。

面对这些处境,进入2025年后,华润饮料在产品端密集推出新品,可以说,2025 上半年是华润饮料新品数量最多的上半年。

具体覆盖包装水、运动饮料、草本茶、即饮咖啡、无糖茶等多个品类。根据行业媒体报道,其新品数量达到“十几款”,60%以上属于饮料品类,其中“焰焙”咖啡、“佐味茶事”无糖茶被视为核心赛道

譬如在加码运动饮料,今年,其旗下魔力便推出了定位于专业运动补给的新品,主打快速补充电解质和能量的卖点,包括运动盖和大包装两种规格,适配各类运动场景;同时为顺应“消费平替”趋势,其也一口气推出了五款1升装新品,覆盖至本清润、蜜水系列、佐味茶事三个品牌,均为口味相对清淡柔和的产品。

这些不可避免的给华润饮料带来短期的盈利压力,长期新品表现如何仍待市场持续检验。

Top

1、美派出包括现役和退役军人超400人赴台观摩演习,国防部回应!,美国派出到几

2、戏台,不能用来招魂,戏台不能东西方向搭台

3、《南京照相馆》成暑期档黑马,影视股走强!核心受益股5天翻倍,南京影楼拍照哪家最好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sichuan-zkha.cn/MZS/detail/oixvnq.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雨戏春秋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