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基于强权的美式单边霸凌是一种新“经济殖民主义”
美国本届执政团队执意抛弃多边框架,热衷于通过双边谈判逐个解决贸易争端,以谋求美国利益最大化,宣称要以双边施压取代多边协议,认为美国在一对一谈判中享有更强势的筹码。这一思路下,美国在所谓“解放日”单方面挑起全球关税战,以威胁征收高额关税为杠杆,迫使贸易伙伴就范,分别与美国谈判达成了一系列贸易协议框架,包括对英国、日本、欧盟等在内的多个经济体各自让步妥协的协议。
以对英国为例,在美国宣布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后,英国成为第一个臣服于美国关税大棒的经济体。早在2025年5月,英美双方就宣布初步达成贸易协议框架,英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大部分条件。根据英国政府声明,英国成为唯一获得美国“优惠”待遇的国家。美国同意将对英国汽车出口征收的关税从威胁的27.5%大幅降至10%,为英国汽车制造业每年节省数以亿计的成本,保住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即使10%的汽车税率相比美国最初动辄25%以上的威胁有所降低,这一水平仍显著高于此前英国作为美国贸易伙伴所享受的低关税待遇(美国一般汽车进口税仅为2.5%)。美国通过先扬后抑的手法,迫使英国在惊恐中把将来本可不受限制的市场准入当作美国的“恩赐”,这种关税讹诈手段充分体现了美方谈判策略的任意和强势。
同样,对日本,美国也采取了一样的策略。美方先以国家安全为由,扬言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高关税,剑指日本对美出口的最核心产业。在巨大压力下,日本于2019年与美国签署了有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勉强换取了暂时豁免汽车关税的口头承诺,这使得日本实际上始终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美方可随时翻脸重新祭出汽车关税大棒。
很明显,美国对日协议的结果并非彼此开放市场、降低壁垒的双赢,而更像是美国以关税相威胁索取“贡品”的范例,日本承诺巨额投资和采购,美国才部分收回成命。这种不对称的安排被评论者形容为恢复了美国单方面收益的“片面自由贸易”。尽管日本领导人对避免汽车税表示“满意”,但国际观察家普遍质疑这样单方施压下达成的协议能否持久履行。
同样的剧情也发生在欧盟身上。2018年起美国就针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并多次威胁对欧洲汽车加税,高举贸易战大棒迫使欧盟让步。直至2025年7月,在美国设定的最后期限前夕,双方经过艰苦谈判于苏格兰草草达成协议,以避免一场两败俱伤的跨大西洋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根据美欧宣布的协议,美方将对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统一关税,这一税率仅为美国先前威胁的30%关税的一半,却远高于特朗普执政前美欧间平均不足5%的关税水平。也就是说,欧盟被迫接受了相比原有多边协议倒退的条件,将对美出口商品大范围适用15%的关税上限,以换取美国不将关税进一步提高到30%的惩罚性水平。
德国、意大利等主要出口国的政府首脑在松一口气的同时,对协议细节心存忧虑,强调仍需研判协议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正如德国一位评论人士指出的那样,欧盟此举实际上坐实了美国以退为进的霸凌策略——先通过威胁巨额关税制造危机,然后以部分收手的姿态让对方“感恩”于较低的税率,从而实现以实力胁迫获取经贸利益。美国总统公开得意地表示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协议”,称欧盟增加对美采购将带来“巨大的合作”,并吹嘘这证明了自己的关税威胁战术的成功。
2、影石 Insta360 Go Ultra 运动相机渲染图曝光
3、特朗普签了!铜关税50%,韩国15%,印度25%,巴西50%!纽约铜价暴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