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保洁的特朗普,把全网媒体忽悠瘸了。,特朗普贴身女保镖
前两天,差评君突然刷到了这么一条新闻。
说中国短剧一出手,叱咤好莱坞,拍了一部短剧,三个月就在美国狂砍了 1.5 个亿美刀。直接拯救了好莱坞演员们的饭碗。
说实话,作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短剧这东西差评君我一般不看的。
但是,看了一看题材,差评君我也忍不住了啊。
剧名叫《 特朗普爱上白宫干保洁的我 》。
说年近八旬,一头稀疏金发的特朗普,放弃了自己美丽的模特妻子,连总统都不想当了。
非要和白宫一个怀孕的保洁员艾米丽结婚。
即便面对巨大的质疑和舆论压力,但老特依然坚持自己,迎娶了艾米丽当了自己的“ 第一夫人 ”。
非常经典的霸道总裁,非要爱上灰姑娘的剧情。
我知道,很扯,美国人也骂。但美国家庭主妇们是边骂边看,边看边充钱。
说老外们付费意识强,基本一半人都会充钱,付费率是咱们国内的 5 倍,硬生生让老特爱保洁赚了 1.5 亿。
由于这事实在过于抽象了,一时间全网媒体都在跟进报道,里面也不乏有很多地方官媒,一起把场子炒得火热。
既然都吹到这了,那网友们肯定得去探探老特的深浅。
可是,只手通天、阅历无数的网友找遍全网,想了各种招。却怎么都找不到这部剧的资源。。。
甚至连这部片子的英文原名叫什么,都成了未解之谜。
兄弟,看到这的你也不用费力去找了。
网上那些煞有介事的网盘资源,我替你们看了,全都不是。
因为——
这部剧根本就不存在。
一部根本不存在的剧,却瞒天过海般骗过了全世界的媒体。
一位业内人士和我说,自己睡醒都懵了。因为这新闻一眼假,首先根本没人拍了这部剧,自己也去问了合作的外国短剧制作团队,根本就没人听说过。
其次,更扯淡的是就算是最牛叉的几个短剧公司,都不敢吹自己赚了这么多钱。
一部剧赚 1.5 亿美刀,换算过来是 10 亿多人民币。即便是头部公司出的爆款,能赚几百万就已经算最牛的一档了。
大家再仔细去看这些报道,才发现怎么每家都只有那两张动图来回放。
扒了一下所谓的剧照,才发现其实是美国电视节目《 周六夜现场 》里的一个小短片。而恶搞特朗普是他们的常驻项目。
至于还有一些配图那就更扯淡了。别以为画质糊一点,我就认不出你是 AI 生成的。。。
只有两张图的事,到了各种营销号和网友的嘴里,却刻画出了各种引人入胜的细节。
比如付费用户 92.3% 都是川普支持者。还说有一个叫玛莎的老太太为了追剧,觉都不睡了。
那这么一部根本不存在的剧,到底是怎么在人们口中,被一步一步制造出来的呢?
差评君扒了一圈,发现最早的源头,可能是一部叫《 特朗普爱上干保洁的我 》的网文小说。在网文的世界里,特朗普在爱保洁,马斯克在迷厂妹。
后来,在 2024 年的年底,一则经过几手传递的演员招聘截图,在各种微信群里疯传了。
里面明确提到了剧名,还有拍摄地点和拍摄时间。
但说实话,这种截图一天,我们群里可以编出 500 个不同花样的。
所以当时也并没有激起什么讨论,但今年 7 月份,一个叫【留学生日报】的账号发布了一篇文章。
里面明确提到了《 和特朗普离婚后,我分了半个美国 》、《 总统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 》、《 穿越到南北战争成了林肯谋士 》等一系列短剧剧名。
之后各种营销号就开始编段子剪视频了,直到上周,联合早报这个稍微影响力大一点的媒体跟进报道,这事彻底在海内外都传开了。
因此这则假消息源头应该是一张没有任何来由的聊天截图,和一篇擦边网文的结合体。
但这件事最奇怪的地方还不在新闻本身,最让差评君觉得荒诞吊诡的部分在于:
为啥全网都拿一个不存在的事当新闻发啊???
在这么多媒体,这么多流程中,哪怕有一个人对这件事的真实性,或是这个剧的内容本身有一点好奇心,多查一下,不就真相大白了?
但它偏偏越传越邪乎,经过半年多的发酵,凭空造出了一部不存在的剧,并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战绩。
就好像有一道送分题,标准答案给错了,结果全班最后都写了那个错误答案。
或许因为在短视频时代,很多新闻生产的方式,就和以前不同了。
对于这类媒体来说,工作已经不是披露新闻,变成了批量搬运新闻,用卡车装的那种。甚至连搬运的过程,也被极致压缩。
举个例子,一个曾经在头部卫视新媒体部任职的阿 May 透露说,他们卫视的微博、视频号快手抖音、公众号每天有条数 KPI。微博一天 6-8 条,公众号 3-5 条,快手、抖音、视频号要 1-2 条。
这些文案和剪辑工作全由一名实习生全包。而发布的素材全部从后台的素材库里直接拿,她并不会做二次核查。
整条产业链上,只有一名正职员工会审一下视频和公众号的推送。
因此从新闻生产的源头上,就容易出现事实核查的漏洞。
但是,一两家媒体不核实可能是疏漏了。所有人都没有查,或许是巧合,又或许因为这种事本身就“ 没有核查的意义 ”。
这种“ 新闻 ”只是一种娱乐产品。
它不提供深度,也不输出观点,只提供乐子和情绪,本质就是博观众一笑。
从平台、媒体,到观众,都乐于看这样“ 奶头乐 ”的新闻。
它们按照固定的模板生产,观众们没有理解门槛,读完还能获得一丝爽感:我就知道,这玩意太扯了。
而像短剧、网文,或者出海之类的,都是这类抽象新闻的重灾区。
这些新闻类别,都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签:比如出海=降维打击、网文=抽象。
大家想起短剧,脑子里一定也是什么:8 天狂砍 1 亿,一集赚了两千万,霸道总裁爱上我。
一方面确实有这样大量的短剧存在,而另一方面媒体一直在集中地报道这些抽象的乐子们,不断给观众们植入刻板印象。
所以,大家震惊的不是这部剧为什么不存在,而是为什么没人拍啊!
就连差评君我都不知道,原来咪蒙转行短剧赚了上亿,其实也是假新闻。
这次和一些内部人士聊了,才知道原来早就已经辟谣过了。只是这寥寥几则新闻被夹杂在短剧暴利的标题中间,没人关心。
至于这次的老特,就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 爽文新闻 ”模版,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土味精准打击,反向收割老外。
又逐步被编撰出了各种爽点,比如月入 1.5 亿,拯救好莱坞等等。
在各种爽点的马杀鸡之下,人们已经无心去追究到底真假。
媒体和观众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媒体就去寻找更简单,更易于传播的“ 乐子 ”。不断给你植入足够有爆点,容易消化的乐子。
而被如此投喂久了之后,大家也已习惯从各种抽象新闻里获取乐子。哪怕这已经是你这辈子见过最荒诞的事儿了,你也只会哈哈一笑,双击点个赞。
“ 挺逗乐,就消遣呗,管它真的假的呢。”
图片、资料来源:
留学生日报|总统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中国爽剧北美赚1.5亿美元,好莱坞演员日薪飙7倍!
联合早报|中国霸总短剧风吹到美国
新腕儿|多方证实《特朗普爱上白宫保洁》短剧不存在,狂赚1.5亿美金系假新闻
2、邓肯效力单一球队1158胜历史第一 斯托克顿&马龙分列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