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媚:遭越南“背刺”,印尼和美国谈判关税时陷入两难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梁丹媚】
2025年,世界见证了美国地缘经济战略的一次急剧转向。
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和“公平”为名,挥舞关税大棒,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贸易战。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摩擦,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旨在重塑全球供应链、遏制中国影响力、并重新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战略行动。
东南亚,作为全球制造业网络中与中国联系最紧密的地区之一,骤然发现自己被推到了这场风暴的最前沿,一道无形的“关税铁幕”正在缓缓落下。
这些数字远超市场预期,瞬间在亚洲新兴市场引发了恐慌。消息公布后,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尼盾等东南亚国家货币应声跳水,资本市场剧烈震荡。荷兰国际银行的分析师直言,受此次关税公告打击最严重的地区无疑是亚洲新兴市场。
美国官方将此举包装为对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回应,声称是其他国家的高关税壁垒迫使美国采取“对等”措施。然而,这种叙事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许多被加征高额关税的东盟国家,恰恰是美国享有巨额贸易顺差的来源地。2024年,美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高达4768亿美元,其中东盟对美出口352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2277亿美元。
这清晰地表明,特朗普政府的真实目标并非追求贸易平衡,而是另有所图。
这一策略的本质,正如马来西亚媒体所指出的,是将国际经贸演变为“政治勒索”的工具,意图通过经济手段迫使其他国家屈从于其战略节奏。贸易,在这一刻被彻底“武器化”了。
此外,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巨大不确定性本身,也成为一种战略武器。
截至发稿时,东南亚多国与特朗普政府谈判的关税变化 作者制图
东南亚国家,无论情愿与否,都已被卷入这场大国博弈的漩涡中心。
面对美国来势汹汹的关税大棒,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本应成为地区国家抱团取暖、集体应对的天然平台。然而,现实却残酷地揭示了“东盟方式”(ASEAN Way)在赤裸裸的强权政治面前的脆弱性。
在官方层面,东盟各国部长发表联合声明,表达了对美国单边关税政策的“深切担忧”,重申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并呼吁美国进行建设性对话。这些声明措辞严谨,立场正确,却如同一纸空文,无力阻挡华盛顿的单边主义铁蹄。
问题的根源在于,东盟作为一个组织,其核心运作原则是协商一致和不干涉内政,这使得它在面对一个拒绝多边框架、奉行“交易式”双边主义的强大对手时,显得力不从心。
东盟的反应机制是发布联合声明和呼吁对话,而特朗普政府的策略则是绕开多边机构,通过双边施压达成符合自身利益的“交易”。这两种模式的根本性错位,决定了东盟无法形成统一的、具有威慑力的反制力量。
于是,一幅“集体迷失、各自为战”的图景在东南亚迅速展开。
几乎在东盟发表联合声明的同时,各成员国已经开始了与美国的双边接触。越南迅速派遣高级别代表团访美,展开密集磋商。泰国也公开表示愿意与美国谈判,寻求解决方案。作为2025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虽然努力协调各国立场,试图推动“东盟作为一个整体”来应对挑战,但其自身也面临着25%的关税压力,同样被迫卷入了与美国的双边谈判。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的警告一针见血。他多次呼吁,“我们的凝聚力绝不能止于宣言”,并明确指出,东盟作为一个“联合的集团”所面临的真正挑战,是美国的关税,而非其他。这番话道出了地区内有识之士的清醒认知,也反衬出东盟集体行动的无奈与乏力。
压垮东盟集体阵线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越南先例”的确立。
越南是本轮关税战中遭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临高达46%的惩罚性关税。巨大的压力迫使河内不得不全力寻求突破。最终,美越达成协议,将关税降至20%。从越南自身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避免了最坏的结果。但从整个东盟的视角看,这个协议却是一次战略性的失败。
越南的协议为其他东盟国家设定了一个新的、极高的“参照基准”。它彻底改变了地区内其他国家的博弈逻辑。
1、约克雷斯:为加盟阿森纳我拒绝了双倍薪水,经纪人也放弃了佣金,约克ygws
2、美联储连续五次会议按兵不动,但两票委支持降息,指出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会议一年有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