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景顺长城规模盛宴下的阴影!权益溃败,固收独木难支,景顺长城是干啥的

时间:2025-07-29 13:19 作者:瘸腿书桌

景顺长城规模盛宴下的阴影!权益溃败,固收独木难支,景顺长城是干啥的

今年上半年,景顺长城基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截至7月24日收盘,景顺长城的总规模已增长至6499.68亿元,和去年6月30日的5541.38亿元相比增长近千亿。(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亮眼的规模数据背后,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是推动规模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据统计,在去年6月30日景顺长城的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分别为445.29亿元和1837.55亿元,而到了今年7月24日,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已增长至950.47亿元(7月17日数据)和2317.2亿元。



不过,景顺长城这份光鲜的成绩单背后,其实也暗藏巨大隐患,其权益类产品表现十分疲弱,混合型基金更是陷入了规模持续下滑的困境之中。

据天天基金数据,截至6月30日,景顺长城的混合型基金规模为1072.33亿元,而在去年同期其混合型基金的规模为1264.06亿元,换而言之,最近一年混合型基金规模缩水近200亿。而跟2021年最高峰2161.79亿元相比,如今混合型基金的规模更是直接腰斩,目前同类排名也跌至第八位。

权益类全线溃败

在公募基金行业中,景顺长城曾是以“权益立身”的标杆。

2018到2021年白马股牛市中,景顺长城的权益投资业绩一度横扫行业。根据海通研究所2022年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显示,在权益类大型公司近十年、近七年和近五年的排名中,景顺长城取得了两个第一和一个第二的好成绩。

除了整体业绩优异之外,景顺长城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如刘彦春、鲍无可、杨锐文等人,更是撑起了公司的“黄金时代”。以刘彦春为例,作为景顺长城亲自打造出来的顶流,刘彦春的管理规模在2021年一季度管理规模突破1163亿元,成为继张坤和葛兰之后,公募史上第三位“千亿基金经理”。

辉煌的业绩再加上星光熠熠的基金经理,让景顺长城的混合型基金规模从2018年末的281亿元飙升至2021年的2162亿元,三年暴涨近7倍,权益类产品贡献了公司大部分的规模增量。凭借“投研硬实力”,这家无银行系渠道优势、无“老十家”先发背景的中美合资公司,硬是在巨头的夹缝中跻身行业前列。

不过,正所谓“浪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进入2022年,随着市场风格切换至科技成长赛道,坚守白酒、消费等传统价值的策略遭遇滑铁卢,而景顺长城也就此跌下神坛。还是以刘彦春为例,作为景顺长城的门面担当和顶梁柱,目前刘彦春还有11只基金在管,而这11只基金近两年的业绩全部为负。

以刘彦春的代表作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A(260108)为例。截至今年的6月末,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A二季度回报为-5.46%,区间最大回撤-7.52%,基金亏损超11亿元。截至7月23日,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A近3年累计跌幅达39.74%,同类排名倒数15%。据《财中社》统计,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A2021年至2025年二季度末累计亏损高达248亿元,其基金规模也从2021年峰值543亿元下降至不足190亿元。

由于业绩表现不佳,刘彦春已经逐渐被基民抛弃。截至今年上半年,刘彦春的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为364.3亿元,和巅峰时期相比管理规模已经腰斩。

当然,刘彦春只是景顺长城权益类业务积弱难返的缩影。据景顺长城在7月21日披露的2025年第二季度产品季报,二季度公司主动权益类基金合计亏损达26.6亿元,多只明星产品延续回撤趋势。在回撤持续的背景下,公司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连续三年下滑,截至6月30日,景顺长城的混合型基金规模为1072.33亿元,而跟2021年最高峰2161.79亿元相比,如今混合型基金的规模更是直接腰斩,目前同类排名也跌至第八位。

固收类独木难支

短短几年时间,景顺长城引以为傲的权益类业务,已失去了当时的荣光。

权益类业务大滑坡背后,自然有过于依赖明星基金的缘故。但据侃见财经观察,发展重心从权益类转向了固收类才是权益类业务走下神坛的核心原因。

2020年,前任董事长李进空降景顺长城。在李进掌舵景顺长城期间,市场正处于调整期,于是景顺长城将重心从权益类产品转向了固收类产品,据媒体统计,2020到2025年一季度,景顺长城的债券型基金由441.83亿元增长了3.85倍至2143.76亿元,货币基金也由1433.95亿元增长到了1843.87亿元。

从现在回头看,景顺长城在那几年选择发力固收类业务也并无不妥,毕竟在市场持续回调的背景下,想要继续做大权益类业务犹如“逆水行舟”,难度颇大。而从整体规模来看,那几年景顺长城的总规模也一直在增长,截至7月24日收盘,景顺长城的总规模已增长至6499.68亿元。

不过,固收业务的表面繁荣难掩景顺长城的基因短板。从背景来看,景顺长城是业内第一家中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方大股东为长城证券,外方股东则是美国的老牌资管公司景顺集团,与银行系基金公司相比,景顺长城缺乏稳定的渠道支持和客户资源,在固收领域先天不足。这种资源劣势在ETF赛道尤为明显。据媒体报道,景顺长城2025年二季度末ETF管理规模达576亿元,行业排名第18位,但产品数量仅有20只,在规模前20的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二。

另外,这种“重固收、轻权益”的发展趋势,对于公司的利润端也会造成不利影响。目前,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普遍在1%以上,远高于债券基金的0.15%~0.3%,即便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的规模持续增长,但在混合型基金规模下滑的影响下,景顺长城的业绩也很难有明显提升。

而更重要的是,景顺长城这种“重固收、轻权益”的发展策略,还很容易导致核心基金经理流失。例如旗下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在今年5月中旬选择离任,资料显示,鲍无可是目前市场中少数“双十”基金经理之一。其管理时间最长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在近11年任职期间总回报达到374.75%,年化回报为15.37%。另外,鲍无可注重“安全边际”的投资风格让其受到了关注,自担任基金经理以来,鲍无可所管理的产品波动较小,近3年最大回撤仅为15%。

对于景顺长城而言,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暂时将重心放到固收类业务上固然没错,但随着行情回暖,继续发力权益类业务才是“正道”。

近期,景顺长城基金公告称李进因任职到期将卸任董事长,并由总经理康乐代为履行。与前董事长李进在财务、资本金控领域的经验不同,总经理康乐在投研、营销等经验较多,曾在国寿出任研究员和投资经理,并在景顺投资和中金公司担任营销方面的领导,这场人事变动或许是景顺长城再度聚焦权益类业务的前奏。

不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留给景顺长城的时间不会太多。

Top

1、塞尔维亚局势巨变!武契奇最新表态,美西方简直看傻眼...,塞尔维亚武契奇向中国求助

2、韩国单月出生人口实现“11连涨”,少子化出现转机?

3、泰国曼谷一市场发生枪击事件 已致多人伤亡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sichuan-zkha.cn/PCF/detail/pvbosr.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瘸腿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