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固收老将离职 公募人才流动频繁

时间:2025-07-28 20:58 作者:隔水问樵

固收老将离职 公募人才流动频繁

从数据上看,在离职之前,偏重固收的安信基金及张翼飞本人管理规模均出现下降,而公募行业固收产品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一些以固收为突破口的中小基金规模明显增长,这次人事变动对双方而言无疑都是一个新机会。

易强/文

7月17日,安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张翼飞已因“个人原因”于7月15日离任,张翼飞管理的安信民稳增长、安信稳健聚申等产品改由李君、黄琬舒等人管理。

同日,安信基金官微发布题为《张翼飞致投资者的一封信》的文章。在文章中,张翼飞对任职时间长达13年的安信基金表达了感激之情,并表示“将继续从事资产管理行业”。

由于张翼飞在文章中表示未来将“用一种在长期内风险友好型的、有积累性的、行稳致远的绝对收益投资方式为大家服务”,因此,坊间猜测其下一站也是私募基金。

过去几年中,已经有不少公募精英以私募基金为创业或跳槽的方向。比如,易米基金多策略总监俞科进、睿远基金私募权益投资部总经理童卓等。

由于张翼飞离任前是安信基金副总经理,又是一位固收老将,其去职对安信基金的影响以及中小公募基金如何留住固收人才等问题引起市场关注。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7月18日,2025年以来去职的基金经理已经有160位,主要来自85家公募持牌机构,其中,从事固收业务者不在少数,比如中加基金王霈、恒生前海基金张昆等。

长期回报良好的老将离职

根据安信基金发布的公告,张翼飞加入安信基金的时间是2012年,此前职业生涯横跨实业、政府及金融部门,历任摩根轧机(上海)公司财务部财务主管、上海市国资委规划发展处研究员、秦皇岛嘉隆高科实业公司财务总监、日盛嘉富证券国际公司上海代表处研究部研究员等职。

进入安信基金两年后,张翼飞开始担任基金经理,起初在固收部,其后进入混合资产部,担任过混合资产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及副总经理等职。

在其担任基金经理的最初一年,张翼飞曾作为增聘基金经理,与时任固收部总监李勇配合,共同管理过一只货币基金。共事4年后,李勇于2016年离任,其后创立上海瞰瞻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继续经营固收业务。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这家公司管理规模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

安信稳健增值是张翼飞管理的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固收+产品,亦是其代表作品。这只产品成立于2015年5月,张翼飞是首任也是唯一的基金经理,直至其于2025年7月辞职。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品分类上,安信稳健增值其实是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招募书》规定,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重在0至95%之间。不过,张翼飞将其打造成了固收+产品。

定期报告显示,2015年至2024年期末,其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重仅在1.36%至18.55%之间,债券市值占比则从未低于62.07%。

上述资产配置策略使得安信稳健增值在过去10年间(截至7月16日)穿越牛熊,连年实现正收益,最大回撤幅度仅有-7.20%,年化收益率则为6.19%。

张翼飞管理的安信新趋势亦是如此。这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于2016年底成立以来,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重从未超过15.00%,债券市值所占比重则从未低于73.00%。其成立以来最大回撤幅度为-3.27%,年化收益率为5.26%。

除了上述2只产品,张翼飞离任之前还在管理安信恒鑫及安信目标收益等混合债券型基金,以及安信丰穗、安信稳健增利、安信民安回报、安信民稳增长、安信稳健聚申等偏债混合型产品,所管产品共计9只,二季度末规模合计298.57亿元。

规模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安信基金成立于2011年,其股权结构为:五矿资本控股公司持股39.84%,国投证券股份公司持股33.95%,佛山市顺德区新碧贸易公司持股20.28%,中广核财务有限公司持股5.93%。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二季度末,安信基金公募规模为940亿元,环比减少5亿元,降幅0.53%。同期,公募份额规模由786亿份降至773亿份,降幅1.66%。

从产品结构上看,安信基金是一家偏固收风格的基金公司。截至二季度末,其偏债业务(含债券型基金及偏债混合型基金)规模合计552亿元,占到公募规模的58.72%。若将货币基金(规模87亿元)也视为固收业务,则固收业务占比达到67.98%。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年底,安信基金公募规模为1237亿元,在公募持牌机构中排在第40位。2023年年底,因其公募规模未增反减,降至1189亿元,其排名也降至第50位。2024年年底,安信基金公募规模降至993亿元,排名降至第62位。

同期,全市场公募规模由2022年底的25.74万亿元增至2023年底的27.27万亿元,再进一步增至2024年底的32.30万亿元。

若只看安信基金偏重的偏债业务(含债券型基金及偏债混合型基金),则尽管其规模由2022年年底的543亿元增至2024先年底的591亿元,增长8.84%,但仍落后于市场增速。同期,全市场偏债基金规模由8.22万亿元增至10.79万亿元,增长31.42%。

从业务数据上看,张翼飞所管理的规模也在下降。2022年底,其管理的9只产品规模合计513.90亿元,2024年年底降至317.83亿元,降幅38.15%。

事实上,张翼飞曾有过管理股票指数基金的尝试,但浅尝辄止,此后再未涉足。产品资料显示,2017年3月,安信第一只指数基金即安信量化沪深300增强成立时,张翼飞是两位首任基金经理之一,但其任职至次年3月即离任。

7月17日,张翼飞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我将继续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用一种在长期内风险友好型的、有积累性的、行稳致远的绝对收益投资方式为大家服务,与大家相处。”

快速增长的赛道

张翼飞的离任固然是个人选择,但这种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公募行业人才流动的现状。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7月18日,2025年以来去职的基金经理已经有160位,主要来自85家公募持牌机构,其中不少是绩优经理,比如宏利基金王鹏、华商基金周海栋等。至于去职经理中,固收经理的占比情况则未有统计。

过去几年,因A股市场调整,稳健收益产品需求激增,固收业务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偏债基金规模为7.75万亿元,2022年年底跌至7.3万亿元,2023年年底为8.6万亿,2024年年底增至10.79万亿元,增加超3万亿元,过去三年增幅超40%,至2024年年底,偏债基金规模已占公募产品的近三分之一,是公募基金产品品类成长较快的赛道之一,也受到各家基金公司的重视,有些中小基金选择以此为突破口。

在此期间,不少持牌机构,尤其中小机构凭借固收业务实现规模上的突破。以财通基金为例,2021年年底,其公募规模为549.36亿元,2024年年底突破千亿元,达到1011.44亿元,三年增量462.08亿元,其中有96.09%来自债券基金。再以博远基金为例,2021年年底,其公募规模仅有23.63亿元,2023年年底突破百亿,2024年年底为115.35亿元,三年增量91.72亿元,全部来自债券基金。

根据2025年5月证监会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基金公司应该“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甚至鼓励基金公司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应用。

回到张翼飞去职一事。即便其下一站是私募基金,也非短时间可以成事。因为按照2022年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相关实施规定,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离职后,有1年的“离职静默期”,在此期间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

招商基金发布的研报显示,“公奔私”现象与市场行情密不可分,历史上数次“公奔私”高潮均在牛市中孕育产生,并随着牛市到达尾声而结束。

研报数据显示,此前“公奔私”主要经历了5次阶段性高点,即2007年、2010年、2015年、2017年及2020年。在该5个时间段,“奔私基金经理人数与万得全A的相关系数达0.52,统计意义上看两者关系较为紧密。”

本文刊于07月26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Top

1、中国是否接受与美国达成“次优协议”?外交部回应

2、海大集团: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6.39亿元,同比增长24.16%

3、溪涧回响,支教将尽时的凝思,沈阳国家电子商务基地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sichuan-zkha.cn/PCL/detail/zijjjg.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隔水问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