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重新开干!,新能源还有戏吗
文丨文雨
新能源的上一次巅峰是2021年。
这一年,中国光伏总市值狂飙到超40000亿,其中市值过千亿的企业就有19家;这一年,特斯拉股价一飞冲天,马斯克成功登顶全球首富,宁德时代市值则一度突破1.6万亿,成为A股市值仅次于贵州茅台的第二大企业。
从那以后,新能源产业就陷入了漫长而残酷的淘汰赛,竞争烈度之强令人发指,持续时间之久让人窒息。
直到最近,平静的死水再度泛起涟漪。
【光伏大转向】
光伏的这个寒冬实在太彻骨了。
2024年,138家光伏上市公司累计亏损超150亿元,同比下降110%,其中有56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高达40%。到今年一季度,中国光伏企业整体负债突破3万亿,其中超70%光伏上市企业的资金净值已是负数。
生死存亡时刻,国家果断出手。
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
光伏行业的全壁江山几乎悉数到场,通威集团刘汉元,协鑫集团朱共山,阳光电源曹仁贤,隆基绿能钟宝申,TCL中环李东生,晶科能源李仙德,天合光能高纪凡,正泰新能陆川……
他们都为一件事而来:
去产能和反内卷。
在此之前,部分企业已经自发组织减产,信义光能、福莱特、彩虹集团等十大头部企业已经达成协议,自7月起通过“冷修”(停产窑炉)或“堵窑口”(限产)等方式减产30%,预计7月玻璃供应量将减少至45GW左右。
政策的介入加速了这一进程,也彻底扭转了市场预期,光伏全产业链随即转入反弹通道。
截至7月23日当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N型致密料成交均价分别报4.68万元/吨、4.38万元/吨,与7月初相比均上涨超30%。
另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24日最新披露,光伏硅片各尺寸产品月内累计涨幅已经超过20%。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告,明确强调价格不可低于成本价倾销。
作为反内卷配套措施,此举无疑敲响了恶性竞争的丧钟,反内卷再也不是一句说说而已的口号,而是人人都必须坚守的底线。
当所有负面因素都已充分进入股价,任何细微的边际改善都将带来巨大弹性。7月以来,光伏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迎来全线反弹,行业终于在被打入冷宫多年后重新进入投资者视野。
【锂电开新局】
和光伏一样,锂电产业也正在进行供给侧调整。
在国内市场,监管收紧对碳酸锂后续的放量形成制约。锂矿大省江西7月发布《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要求2028年底80%的中型矿山需达到绿色标准,不符合要求的中小型锂矿企业大概率将被淘汰。
在国际市场,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矿业将2025财年锂精矿产量下调10万吨至70-74万吨,Liontown等企业也通过减产挺价。与此同时,津巴布韦宣布2027年起禁止锂精矿出口,智利则推进锂产业国有化并计划提交法案限制外资开发。
所有这些都引发市场对全球锂资源供给缩量的担忧,并带来预期反转。
今年上半年,锂价持续下跌,到6月底碳酸锂现货、期货价格均下探至6万元/吨左右成本线。但形势在进入7月以后陡然发生变化,目前自低点反弹已超20%。
事实上,供给端优化只是利好的其中之一,需求端扩容才是锂电现在最大的看点。
进入2025年,原本以为还很遥远的固态电池突然加速发展,一次次刷新预期。
今年5月,国轩高科宣布已建成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设计产能0.2GWh,并正式开启装车测试。
6月,孚能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能量密度高达400至500Wh/kg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计划于年底向战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几乎在同一时间,亿纬锂能也宣布将在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
固态电池并不是液态电池的存量替代,而是增量迭代。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低空经济很火,但eVTOL垂直起飞所需的动力是地面行驶的10-15倍,对应电池的门槛是400Wh/kg,而且飞行过程需要经历起飞、巡航、降落等阶段,电池的瞬间充放电倍率必须在5C以上。这些要求液态锂电池几乎都无法胜任,固态电池却可以轻松拿捏。
一旦固态电池技术发展成熟,将直接在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机器人等极具前景的新兴领域打开空间,届时整个锂电池的市场规模将和现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对上游材料和设备的拉动也是倍数级别的。
以材料为例,根据中信证券测算,搭载金属锂负极的硫化物固态锂电池对锂的需求量为1455吨LCE/GWh,是传统锂电池的2.4倍。到2030年,固态电池对锂需求量将达y到55.2万吨LCE,对比之下2024年全球锂资源总需求量也不过只有约115万吨。
再比如设备,单GWh液态、半固态、全固态电池设备投资额分别为1.2亿、1.5亿、2.5亿,即便是存量替代设备市场也有翻倍潜力,更何况还是增量替代。设备数量与单设备附加值同时提高,乘数效应下锂电设备的远期规模至少数倍于当下。
今年5月,以国轩高科为代表的锂电池公司率先启动,股价涨幅最高超70%,到现在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材料公司,以及先导智能等设备公司也都迎来久违的大涨。
毫无疑问,原本已失去关注度和想象力的动力电池产业正在被重新捡起。
【深蹲再起跳】
20年前,中国光伏面临“三头在外”的窘境,随时可能被掐断脖子。但现在,中国企业在各个环节的全球占比已达到80%以上。
20年前,锂电池还是日韩的天下,王传福东渡日本求购锂电设备,对方不仅狮子大开口,还扬言中国人根本造不出锂电池。现在,全球70%以上的动力电池出自中国,别说日本人,连发明锂电池的美国人都直呼内行。
20年前,国产汽车夹缝中求生,不仅在国际市场毫无地位,在国内也只能坐小孩那桌。但现在,中国的新能源车已经跑遍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最大对手其实只剩下一个,就是我们自己。
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过去几年新能源各细分领域都经历了一次残酷的生死搏杀,结果是光伏数万亿市值顷刻间灰飞烟灭,是几十家中国车企的利润加起来还赶不上丰田一家,是赚了面子输了里子。这种无效的内卷不仅不会提升企业竞争力,还会严重阻碍中国新能源产业继续向前、向上,长此以往无异于自废武功。
所幸之处在于,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在这个问题上都已经达成高度共识。光伏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车企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政府不断组织座谈并重新修订价格法,所有这些都是新能源改出内卷螺旋的积极信号。
往远处看,尽管新能源在过去已经实现了大发展,但终局视角下这依然是一个长坡厚雪的朝阳赛道,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淘金热土。只要我们自己不折腾自己,理论上就一定能再度复兴,并实现更大的辉煌。
中国新能源的新故事,又要开始了。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1、苹果首次在中国关停直营店,iPhone真卖不动了?,iphone停售了吗
2、机构抱团牛开始了?创业板指走势像纳斯达克,散户认不清可能错过牛市
3、光智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399.8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广东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