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活力中国调研行|陆海生金!浙东沿海绘就“青蓝交织”生态画卷

时间:2025-08-09 14:25 作者:百十三

活力中国调研行|陆海生金!浙东沿海绘就“青蓝交织”生态画卷

海洋废弃塑料垃圾经过加工处理,“华丽转身”变为质地柔软的丝巾;“水下风车”被潮汐推动,源源不断为电网输送清洁能源;全电动无人集卡按照预定路线高效穿梭,成为港口码头日常景象……

日前,“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团在浙江调研时观察到,沿着浙江漫长的海岸线,一场关乎蓝色海洋生态存续与绿色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正在东海之滨绘就一幅崭新动人画卷。

这两天,随着东海部分渔船结束休渔,浙东的各个渔港里一派繁忙景象。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渔船返航时带回的不仅有新鲜的渔获,船舱里还码放着从海上收集的塑料瓶、废弃渔网。

这些曾被视为“海洋之痛”的废弃物,如今正沿着一条名为“蓝色循环”的新路径,在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创新链条中,实现从污染物到再生资源的蝶变重生。

在浙江台州,当地已涌现出一些专门从事海洋塑料垃圾回收处理的企业。记者在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看到,款式多样的丝巾、背包、运动鞋等加工制品整齐陈列,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原料,就来自海洋中漂浮的各类塑料废弃物。

在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展示区,展示着由海洋塑料垃圾处理加工制成的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新华社记者李梦婷 摄

“最初我们只是把污染海洋的废弃物送到环卫部门进行处理,后来我们又和一些先进企业达成了合作。海洋废弃塑料经过充分加工后,实现了高价值转化。”蓝景科技海洋事业部部长陈亚红介绍,渔民有钱赚、企业有动力,海洋塑料废弃物的治理才能进入变废为宝的良性循环。

“蓝色循环”的探索实践,是浙江挖掘海洋绿色潜能、加快推进低碳转型发展的生动缩影。

广阔的海洋里蕴藏着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和盐差能等各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地处沿海的浙江是海洋潮流能资源大省。

虽然海洋能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但要如何才能“捕获”大海的磅礴力量?答案是,用科技。

在浙江舟山秀山岛,我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潮流能发电工程——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发电工程正将涌动的海流,转化为点亮海岛风景、驱动产业发展的绿色电能。

图为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发电工程航拍(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潮流能发电工程利用海水涨潮和退潮形成的动能来发电,就像海底的风力发电机。”项目总工程师林东告诉记者,团队攻克高效涡轮设计、海洋防腐等多项核心技术难题,自2016年首批机组下海以来,电站已持续稳定运行超过8年。

截至目前,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发电工程累计上网电量超783万千瓦时,所发电量通过国家电网实现全额消纳,相当于等效减少使用3132吨标准煤,减排7811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巨轮穿梭不息的浙江宁波舟山港,世界级大港的脉动强劲而有序。在这里,传统印象中柴油机轰鸣、黑烟升腾的场景,早已成为“过去时”。

取而代之的“现在时”,是铺设的岸电设施为集装箱货轮提供绿色电能,高大的桥吊被千米之外的手柄精准操控,风力发电机的风叶悠然转动,港区屋顶覆盖着闪闪发光的光伏板——浙江以科技之手,在港口这一传统高耗能节点上,书写着绿色智慧的新篇章。

“港区内部所有集卡的位置信息,都能够被后台实时捕捉。”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智慧展厅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有人集卡和无人集卡在不做任何物理隔离的同一范围内,已能够在整个港区进行安全行驶。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宁波舟山港加快智能化转型的生动实践。经过一系列努力,如今梅山港区形成了“远控桥吊+自动化龙门吊+无人驾驶集卡”的大规模远控自动化作业集群。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一角。新华社记者刘铭翔 摄

港区的自动化转型直接支撑其进行绿色转型。以源端清洁化、终端电气化、调控智慧化建设为核心,梅山港区打造了省内首个低碳码头示范工程。

截至目前,梅山港区已实现5台风力发电机与屋顶光伏并网发电,累计完成绿电发电量超2600万千瓦时,绿电消纳超1550万千瓦时。同时,港区大型设备电气化覆盖率100%,集卡电动化率达53%,大型装卸设备清洁能源比例达88%。

从渔民手中回收的塑料瓶,到潮汐驱动的发电机组,再到高效运转的绿色港口……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之路上,浙江正持续奋进。

来源:新华社

编辑:黄红霞

Top

1、被特朗普要求“立即下课”,英特尔CEO回应

2、宁王不高兴,海王也不高兴,宁王不高兴,海王也不高兴什么意思

3、东莞拟拿出1.2亿元超常规力度支持潮玩和动漫产业,东莞 活动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sichuan-zkha.cn/POZ/detail/muapey.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