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财富管理,正成为出海企业的必修课,全球化业务
全球的财富管理,正在面临着场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疲软,低利率时代持续,黑天鹅事件频发,给全球财富管理带来各种不确定性;而另一方面,AI技术迎来新一轮爆发,数字资产成为全球热点,又给全球财富的增长带来看得见的机遇。
如何在变乱与机遇交织的时代,让财富管理穿越周期?
7月31日-8月2日,诺亚方舟全球华人财富管理与传承峰会在新加坡举行。这场峰会,汇集了全球财富管理的“智囊”——包括量子基金创始人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黑天鹅》《反脆弱》作者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李嘉诚经济学教授柯成兴(Danny Quah),以及诺亚控股CEO殷哲等,旨在为全球财富管理者,洞见未来十年的财富管理密码。
在峰会开始,诺亚控股CEO殷哲做了题为《全球华人财富管理的“反脆弱”行动》开场演讲。
他在演讲中表示,企业家在出海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必修课:第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双循环,不仅在国内,还要在海外;第二,家庭人力资本的国际化,表现为大量的企二代们选择在海外留学、工作和生活;第三则是战略资产配置的全球化,即财富也要进行全球化的配置。
对此,要考虑到三个因素。第一是地域的选择,在全球选择哪些地域进行投资和风险分散,这是安全保障的前提。在全球财富版图剧烈重构的浪潮中,新加坡以其稳定的法治环境、开放的金融生态和独特的战略位置,持续吸引国际资本,成为亚洲领先的财富管理中心。
第二,要尊重概率,在每一个投资产品的过程中,要去理解和思考当下和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趋势变化,并据此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则是底线思维,即便在市场特别好的时候,也要有安全思维,因为市场说变就变。
殷哲提出,让财富管理取得成功有五个重要的因素。首先要有足够长的入市时间,而不是简单的入市时机;第二,不要将资产放在一个类别中,否则没办法分散风险;第三,要承担适度的风险,才能够获得稳健的回报;第四,不能受情绪的干扰;第五,要定期照顾资产的平衡和调整。
接着,三位极具全球影响力的财富管理大师依次分享了他们的财富管理智慧。
国际知名投资人、量子基金创始人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在峰会做了题为《危机时代的投资智慧:历史轮回与生存法则》的主题分享。这位与巴菲特齐名的“华尔街老炮儿”,是现代华尔街的风云人物,被誉为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他还是第一个在中国内地的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的外国人。
他有一个观点是,投资应聚焦于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很多人热衷追逐短线,总爱在投资论坛上寻找所谓的“独家秘籍”。但这种投机行为,往往只会让你栽跟头。历史上许多时期市场都曾繁荣一时,若能把握周期性机会,确实能赚得盆满钵满。但前提是必须深谙行业规律,必须完成自己的研究和功课。
他认为,投资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看似简单,但想要成为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坚持自己的选择。“在你精通的某个领域,应将其作为投资方向,朋友也该如此,千万别轻信所谓的灵丹妙药。”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李嘉诚经济学教授柯成兴(Danny Quah)也在峰会发表了演讲。作为“全球权力重构理论奠基人”,他此次分享的内容围绕“解码全球碎片化时代的亚洲新坐标”展开。
他认为,从2000年初到2010年间,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友好的。各国通过合作来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若无法协作,则会有仁慈的霸权者来守护游戏规则。但如今,已不再拥有仁慈的霸权者。“就在今年8月1日,全球又开始实施新一轮关税。这些关税行为显然违反了基于规则的秩序。”他说道。由此导致零和思维蔓延,各国间的合作意愿日渐式微。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合作自然难以维系。即便危机消退,世界格局也将发生永久性改变。
他分享了三个洞察:
第一,全球秩序已严重破裂,冲击将持续存在;
第二,这种冲击具有长期性且具有破坏性,其影响广泛无处遁形,无法实现多元化避险;
第三,反击意味着建立自主体系——当东南亚的东盟仍坚持规则导向秩序并希望继续与中国贸易时,而中国也坚信多边规则导向秩序,那么东盟与中国可以携手合作。这不会是普世适用的多边规则体系,但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他认为,当全球化的多边规则秩序不再适用,世界各国需要转向无意识合作——这种人们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的合作,却能改善世界、维系国际体系稳定。当旧的多边规则秩序消亡时,人们需要在无意合作基础上寻找替代方案,称之为新体系。
因此他提出一个猜想:新世界秩序或许会更接近“全球一盘棋”——这正是重置国际经济体系、再次应对当今全球经济挑战所需的方向。
这些变化都在说明,接下来的世界,“黑天鹅”事件将越来越频繁地发生,而我们如何从中建立起“反脆弱”的能力?
“黑天鹅理论之父”“反脆弱范式开创者”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曾基于对此的研究出版了《黑天鹅》《反脆弱》等著作。他在峰会上分享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黑天鹅世界”的时代,概率极低的事件可能引发巨大影响,少数条款、少数触发因素或少数催化剂就能主导局面。少数几家公司掌控着经济版图,形成高度集中,赢家通吃的集中效应,已成为我们所处世界的结构性特征。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金融领域——看看金融行业的集中度,几乎1%的企业掌控着超过半数的市值,有时甚至更甚;而且还在信息领域,在人类历史上,谷歌从大学宿舍到运营即时通讯工具,几乎瞬间将信息资源覆盖全球,其影响力之大前所未有,短短五年间,它便主导了信息空间。
不确定性事件频发,需构建反脆弱系统应对波动。当人们更加紧密相连,事件发展速度加快,这也导致所有脆弱的事物都会加速亏损,而长期波动的资产在达到临界点前都会加速获利。
因此,他给到的第一个结论是:要避免那些暗藏玄机的高回报投资结构,因为这正是人们获取系统收益的途径。在金融投资和决策中,首要原则是保持审慎态度——初期少量债务或许能成为良好开端,但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特别是在国家层面,当经济增长乏力且债务累积严重时,这种谨慎态度尤为重要。
另一关键点在于,过度依赖组合指标。对冲风险并非明智之举,必须设置硬性止损——称之为杠铃策略,即确保投资组合不会遭受损失,当市场跌破特定水平时,必须立即止损。
缺乏现金流与高估值叠加,就像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的人,一旦呼吸机故障就会失去支撑。
从2022年开始,诺亚控股连续推出CIO洞察,帮助客户构建未来的投资指导。
在峰会上,诺亚控股CIO报告主编、GLORY副总经理陈昆才,也发布了今年的《诺亚控股CIO洞察(下半年)》,详解了未来的超级资产配置策略。
报告称,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不再由政府债务主导,而是由“科技型通缩”和“效率提升”带来新的引擎。陈昆才认为,过去的资产配置,大部分受益于通胀溢价,而未来是技术创新的红利。所以,传统依赖高人力高杠杆驱动的产业,如地产、制造业、部分消费行业会失去吸引力,而像英伟达、微软等拥有定价权的科技企业会脱颖而出。
根据报告的分析,未来影响资产配置的宏观部分有两种力量,即政策在延续过去债务和货币的扩张,以及科技在演绎一个新的增长逻辑。同时,虚拟资产的新突破,也让“科技型通缩资产”迎来机遇。
一边是结构性的通胀,一边是“科技型通缩”,面对这一局面如何做全球的资产配置?《诺亚控股CIO洞察(下半年)》给出了资产配置的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通胀受益型资产,第二支柱是通缩受益资产,第三支柱是强制性资产,比如稳定币,其可以打通通胀受益资产和通缩受益资产。
接下来,多位嘉宾也在会上以《颠覆共识的科技浪潮下的资产配置增长走廊》为题,探讨了全球科技加速迭代和地缘格局重组背景下的资产配置策略。嘉宾们认为,从全球科技变革的方面看,美国、欧盟、中国和中东均重视AI领域的投资与发展。其中,美国希望巩固其全球AI领导地位;欧盟则希望通过监管,引领可信AI技术;中东通过主权基金加速AI投资,以推动后石油时代的经济多元化;而中国早在多年前就提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部署了一批与国家战略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关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嘉宾们表示,当前全球财富管理市场呈现以下投资机会:科技股和国防股估值较高,数字资产成为不可忽视的投资板块;黄金收益率超过传统资产,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领域。
大会的最后,多位嘉宾围绕《全球变局下的中国企业出海》展开了一场讨论。
嘉宾们在讨论中称,企业出海是近年的热点,而且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从税收指引到通关便利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越来越完善的出海服务也为走出去的企业铺路搭桥。
早在2018年,诺亚ARK新加坡办公室就已成立,今年3月,诺亚ARK战略升级新加坡为总部。认为这也是看到了新加坡在政策的延续性、营商环境的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
在出海过程中,合规经营是落地最首要的指标;其次是打造一个专业务实高效和尊重本地化文化的团队,才能跟当地融为一体。
对出海目的地选择,嘉宾们一致认为,新加坡有其独特的优势。新加坡是个文化非常多元的国家,企业只有快速去融入文化,并且增强各方面适应能力,才能在当地做好长期投入。
出海并不只是把产品或服务带出去,更多的是如何在海外市场打造独特的国际化面貌,而上市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扩大知名度和开拓业务资源的方式,新交所在这方面可以给到适配的帮助。
另外,过去新加坡凭借在制度、个税等方面的吸引力,吸引力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对于寻找高管或前端业务总监的出海企业来说,在新加坡落地,并辐射整个东南亚甚至全球,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当下,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它们面对的风险和挑战也复杂多样,而这些建议正是从不同的视角给到一定的指导价值。
3、留住九旬老党员的笔迹!复旦团队用AI给手写历史一个数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