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年中经济观察丨粮食住进“好房子” “油瓶子”工厂迎来“数字工友”

时间:2025-07-28 04:38 作者:拉黑

年中经济观察丨粮食住进“好房子” “油瓶子”工厂迎来“数字工友”

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172亿元,同比增长3.7%,夏粮稳产丰收,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调度显示,目前夏粮收购进入高峰。既要收好粮,还要储好粮。

大国粮仓,粮食住的“好房子”到底长啥样?又有哪些新科技守护?今天的“年中经济观察”跟随总台记者一同探寻。

科技护航 粮食住上“好房子”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来到中储粮昆明直属库,粮食住上“好房子”更加具象化了。这里的大型浅圆仓,每一个仓有三十五六米,“胃口”也不小,可以装1万多吨的粮食,像这样的大国粮仓其实有“小神器”时刻守护着它。在粮仓的正对面有一个小微型气象站,它就像粮仓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样,时刻关注粮食一点一滴的变化。

数字粮库项目技术主管 刘玉磊:大气的温度、湿度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这个气象站,会实时采集温度湿度,降雨风速这些数据,发送到智慧粮库的平台。

中储粮昆明直属库占地面积300多亩,三面环山,面朝滇池。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几乎每隔一两个小时就有一场雨光临。温润潮湿的气候和微生态,对粮食仓储提出了挑战。

中储粮昆明直属库负责人 宋卫军:最头疼的是怎样把粮食管得更好,更有效率,要更精准,靶向管理。

这个问题也是整个中储粮系统科技储粮、绿色储粮重点解决的方向之一。当前中储粮正在对千家直属粮库和分库展开“技防技控”储粮信息化监管。

在昆明直属库中控室,管理团队借助眼前这个数字孪生系统,不出半个小时就可完成300多亩库区的“云上”巡检和数字漫游,复杂多变的粮食存储状态,在这里变成简单明了的“彩色温湿度地图”。

数字粮库项目技术主管 刘玉磊:像这一个万吨仓,布设大概有420个温度传感器。它布的点就相当于是网格化管理,“住”在这个区域的粮食出现问题,保管员可以快速找到。

记者随后走进粮仓内,近距离感受新科技带给储粮的新变化。

中储粮昆明直属库负责人 宋卫军:我们现在管粮食就像我们买了蔬菜,放到冰箱的保鲜层一样,让它能够保持原有的风味。

享受着“宜居生活”的粮食,可不能当粮仓的常住“居民”。按照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办法,一般小麦3~5年就要轮换一次、稻谷和玉米2~3年轮换、豆类和食用油需要1~2年轮换。那么,轮换出的粮食的品质又如何呢?

中储粮昆明直属库负责人 宋卫军:抓一把,闻一闻,这个粮食有刚收获的粮食的清香味。这就是我们科技储粮、绿色储粮发展的一个方向。

“数字工友”

助力“油瓶子”工厂高效作业

见识了“粮袋子”——大国粮仓的新变化,接下来让我们再去认识“油瓶子”食用油工厂里智能新装备。

走进中粮广东产业园,最大的亮点是这里没有传统工厂的机器轰鸣和人流穿梭,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流水线、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大屏的精准调度。AGV小车不仅干活麻利,还能够“自娱自乐”,它们在繁忙的车间里“唱”起了欢快的歌。

今年上半年这里加工大豆超过75万吨,转化为14万吨优质豆油和59万吨豆粕,这个高强度的工作,除了每个车间配备现代产业工人之外,还需要驱动更多的“数字工友”来精准完成。

中粮广东产业园生产部副经理 余秉昌:这些小车有效运行,靠的是一个一个“小眼睛”。这些“小眼睛”,就是光电眼,还有视频摄像头,再就是雷达。把现场的数据第一时间传到我们的系统,系统再经过运算,有效协调运转。

工厂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长300多米的“空中连廊”,成品油通过这条“智能高速路”自动分拣、自动输送到仓库,配合智能仓储系统,货物从生产到出库全程不落地,高效解决成品、空盘等全过程循环作业。

由于采用了盘道设置,整个“空中连廊”可当作一层楼来使用,有足够的停车、回转空间,从而大幅提升操作效率。在智能立体仓库,6台智能穿梭车和高速堆垛机24小时运转,5层货架,7250个总货位,35万箱成品油被精准存放。

中粮广东产业园物流部经理 周建平:全球领先的数字仓库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控库存,自动匹配订单,确保“先进先出”,避免时间浪费。

优质粮食工程 让百姓“吃得好”

不只是粮仓里的新技术新装备,今年以来,我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让百姓餐桌上有了更多优质粮食。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

截至今年6月底,

    各地累计建设优质粮食示范种植基地273个,持续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全国产粮大县产后服务全覆盖。

    实施1057个粮食产业升级项目,推广粮机装备3.3万台套,重点支持加工设备更新。

    建成使用低温准低温仓容超2亿吨,气调储粮仓容超5500万吨,为粮食保质锁鲜。

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进一步增加优质粮食供给,保障百姓“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黄红霞

Top

1、坐标甘肃敦煌七里镇,黄墩子西瓜每斤0.68元,保甜,甘肃敦煌市七里镇

2、女篮亚洲杯现场反思:中国篮球的问题藏在更深处,女篮亚洲杯综述

3、新任港澳办副主任徐启方实地考察北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sichuan-zkha.cn/QOJ/detail/gcovbi.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