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5 23:07 作者:酥小默
复旦大学王永钦 | 稳定币的“特里芬魔咒”:中国如何破局全球金融新秩序
会上,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永钦表示,稳定币无法满足货币的三大特性(单一性、弹性、诚信),其快速发展可能加剧美国国债短缺问题,进而影响全球金融稳定。他认为,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中国的崛起和亚洲经济地位的提升将进一步凸显安全资产短缺的挑战,中国应尽快推动国债成为全球性安全资产,来缓解全球安全资产短缺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这类似于历史上美国1863年至1913年“国民银行时期”的银行体系和2008年前影子银行的失败逻辑,根本原因都在于底层安全抵押品的稀缺性。这种短缺也构成了现代版的“特里芬难题”——全球对美元(安全资产)的需求与美国提供足够安全资产(国债)的能力之间存在张力。且随着美国国力相对下降、财政约束增强,这一矛盾只会恶化。
基于安全资产短缺和美国相对实力下降的趋势,王永钦教授认为,中国应尽快推动国债成为全球性安全资产,来缓解全球安全资产短缺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王永钦教授还认为,对中国来说,未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国债。不论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大力发展国债都会有很多好处——这将成为一个安全的、开放的、最重要的人民币资产形式。
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特别是我认识已久的几位朋友,例如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认识的曾刚教授,在哈佛期间认识的邹传伟教授,以及我的同事长江教授等。今天,我们将围绕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稳定币,进行深入讨论。我将以三个问题为线索来分享我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稳定币怎么来的?为什么走到今天?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引发了广泛的不满,许多人认为现有的金融体系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于是全球出现了“去中心化”的一股浪潮。最初,这股浪潮是从中本聪比特币开始的。
至今,我们尚不清楚中本聪究竟是个人还是一个群体。比特币作为一种基于共识的去中心化货币,没有具体的锚定资产,或者说抵押物,因此其价格波动极为频繁和剧烈,像“过山车”一样起伏。因此,尽管比特币作为一种货币的尝试具有创新性,但未能成功。
从金融理论的角度看,一种资产要能成为“货币”,必须至少满足以下三个特点。
比特币尽管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但在这些基本特征上的表现并不完全符合货币的标准,尤其在单一性方面,由于其价值波动大,且缺乏像法定货币一样的普遍接受度,无法作为货币广泛使用。因此,尽管比特币作为一种投机性资产在某些市场中得到了认可,它无法满足货币的基本要求。
稳定币的快速发展,反映了市场对更高效(尤其是跨境支付)、更具包容性(服务无银行账户人群)和更具创新性(如可编程支付、DeFi接入)金融服务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在传统跨境支付体系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以及部分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稳定币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案。
稳定币通常以主权货币计价的资产作为抵押物,尤其与美国短期国债(Treasury bills)高度挂钩。选择短期国债的原因在于,稳定币的价值特性类似于货币,其久期接近于零。通过避免波动性较大的长期资产作为抵押,稳定币能够更好地规避价值不稳定的风险。简而言之,稳定币通过以短期国债等资产为抵押,承诺以1:1的比例进行兑付,从而维持其稳定性。
这种运作机制与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 MMF)高度相似。
正如前文所述,货币至少要满足三个核心属性。
第一,单一性。稳定币能否实现这一点?答案是否定的。当使用稳定币进行支付时,交易方难免担忧其底层抵押资产的实际状况。因此,稳定币无法确保价值的单一性。
第二,弹性。 稳定币同样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其本质并非创造新的流动性,而是依附于现有流动性之上,因而缺乏必要的货币供给弹性。
第三,诚信。稳定币在该属性上也存在重大缺陷。现实中,它常被用于非法活动,损害了其作为货币工具的诚信。
综上,稳定币并不能成为“货币”(Money)。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一方面。
1、沈建光:财政数据背后有哪些信息?,财政部门数据基本是什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