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政治局会议将如何影响你所关心的“价格”
李迅雷系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于7月30日如期召开。该会议之所以万众瞩目,因为这不仅为下半年经济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据,还为下一个五年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总体思路和框架。当然,普罗大众关注的还是楼市、股市,以及各类商品的价格走势会怎样,对自己的生活经营活动或资产配置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对会议文件作简要解读。
下半年还会降息吗?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降息有利于稳楼市、稳股市。但不同于4月25日的政治局会议,这次政治局会议没有提“适时降准降息”。那么,是否意味着下半年不会降准降息了?这倒未必,因为背景很重要。4月25日的时候,美中的贸易战的激烈程度堪比上甘岭,这个时候需要降准降息来提振信心,需要稳股市和楼市,且把稳股市放在第一位。如今呢?中美贸易谈判还在进行中,关税税率比四月份大幅下降,上半年GDP增速达到5.3%,上证综指已经反弹到了3600点,故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发出强烈的逆周期调节信号。
当然,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其中有“综合融资成本下行”,降低融资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降息,毕竟如今的货币政策已经从过去的“稳健”改为“适度宽松”。
如果美联储下半年降息呢?如果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呢?去年7月30日也没有提降准降息,但9.26政治局会议就提出了要实施有力度的降准降息。
房价还要不要稳?
阅读此次政治局会议新闻通稿全文,没有出现“房地产”三个字。而在4月25日政治局会议上则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这应该是历次政治局会议通稿中第一次没有出现“房地产”三个字。那么,是不是就不用“稳楼市”了?
显然不能这么理解。一季度房价出现了短暂的回稳,这当然是好事,也希望能“巩固”,但毕竟房地产仍处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的长周期回落阶段,得尊重市场规律。如果一定要稳住房价,需要怎样规模的财政支出和与之配套的货币政策?所以,不提房地产,并不是房地产不重要了,或者放弃稳楼市的目标了。而是因为房地产处在下行周期的哪个阶段不好判断,政策如何发力存在难点。
股价还能继续上涨吗?
记得去年的9.24之前,上证综指跌破2800点,如今超过3600点,累计涨幅超过30%。这次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这是对前期稳股市政策取得成效的肯定,且同时希望回稳向好的势头能巩固下去。
上证综指自2021年达到3700点以来的四年时间里,第一次出现幅度较大的反弹。比较日经指数1995-6月至1996年6月出现了上涨了55%,似乎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日本1991年房地产价格步入高点后泡沫破灭,由于日本央行降息拖后,日本股市也一直没有出现有像样的反弹,直到1995年日本银行出资约2万亿⽇元设立平准基金救市,9月份日本央行又将政策利率下调从1%下调至0.5%,才催生了这轮强劲反弹。
今年我国以中央汇金为主导的类平准基金已经在稳股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诸多上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大股东减持的条件也更加严苛,这对稳股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要让股市继续上行,还得有基本面的支持。其中能否采取有力度的降息很重要。1995年日本央行将利率降至0.5%,实际上开启了零利率时代。
反内卷会带来大宗价格持续反弹吗?
近来诸多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出现了大幅反弹,这样的反弹还会持续吗?现货价格能被带动上涨吗?这还得从供需关系去考虑。反内卷的着力点是反对无序竞争,而不是单纯为了抬高价格,如果只是压缩供给、淘汰过剩产能,而不是扩大需求,那么,大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还是难以持续回升。
这次政治局会议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相比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少了“低价”二字,可能是因为7月以来国内定价的商品多数上涨,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会挤占中下游行业的利润。
会议提出要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主要是包括哪些行业呢?近期,光伏、水泥、汽车行业协会分别采取了自律行动,国家能源局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查,工信部也明确将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可关注政策的落地进展及实际效果。
对于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估计价格上涨的空间不大,而对于有一定垄断性、国家管控能力强的行业,价格的提升空间或会大一些。但从长期看,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人为管控价格,会导致价格扭曲,对经济反而不利,这应该也不是反内卷的主要目的。
与十年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比,我国已经从房地产的上行周期步入下行周期,经济收缩的压力大于扩张的压力,故PPI的由负转正,仅仅靠反内卷是不够的,还得靠需求的扩张,发挥中央财政加杠杆的功能。
宏观政策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9.24之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即在促消费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说明改善民生和促消费是一致的。而且,主要靠中央财政发力。
2025年二季度,宏观杠杆率上升1.9个百分点,从一季度的298.5%提高至300.4%,其中居民部门杠杆率下降0.4个百分点,从一季度的61.5%降至61.1%;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上升0.3个百分点,从一季度的173.7%提高至174.0%;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2.0个百分点,从一季度的63.3%提高至65.3%。说明上半年的经济回稳,主要靠政府发力,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发力。
其实中央政府加杠杆的空间还很大,因为目前的杠杆率水平大约为26%,美国中央(联邦)政府的杠杆率水平为125%左右,且最近又把联邦政府的债务上限提高至41万亿美元。在经济收缩周期中,(民营)企业和居民部门的行为一定是顺周期的,即缩表,故只有政府大力度地采取逆周期政策,才能提振信心,改变预期,带动民企和居民部门成功突围。
1、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天选之种”在西藏错那种出绿色奇迹
2、中方会否参与长和集团海外港口交易?商务部回应,长和控股有限公司
3、乐道总裁沈斐在理想i8广告下评论:欢迎试驾下乐道L90,都是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