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1 13:36 作者:言荒
沈逸:基于强权的美式单边霸凌是一种新“经济殖民主义”
其共同特征是,美国先单方面大幅提高要价(即征税威胁或惩罚性关税),在对方被迫坐上谈判桌后再做出所谓有限“让步”,以略低于先前威胁的关税水平成交,并要求对方额外提供巨额采购、投资等让利条件,从而使美方宣称获得“胜利”。正如有学者指出,美国此类做法,是一种新“经济殖民主义”,是赤裸裸的“不平等条约”。
以对英国为例,在美国宣布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后,英国成为第一个臣服于美国关税大棒的经济体。早在2025年5月,英美双方就宣布初步达成贸易协议框架,英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大部分条件。根据英国政府声明,英国成为唯一获得美国“优惠”待遇的国家。美国同意将对英国汽车出口征收的关税从威胁的27.5%大幅降至10%,为英国汽车制造业每年节省数以亿计的成本,保住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同样,对日本,美国也采取了一样的策略。美方先以国家安全为由,扬言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高关税,剑指日本对美出口的最核心产业。在巨大压力下,日本于2019年与美国签署了有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勉强换取了暂时豁免汽车关税的口头承诺,这使得日本实际上始终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美方可随时翻脸重新祭出汽车关税大棒。
日本首相石破茂对日美关税谈判协议作出回应
很明显,美国对日协议的结果并非彼此开放市场、降低壁垒的双赢,而更像是美国以关税相威胁索取“贡品”的范例,日本承诺巨额投资和采购,美国才部分收回成命。这种不对称的安排被评论者形容为恢复了美国单方面收益的“片面自由贸易”。尽管日本领导人对避免汽车税表示“满意”,但国际观察家普遍质疑这样单方施压下达成的协议能否持久履行。
同样的剧情也发生在欧盟身上。2018年起美国就针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并多次威胁对欧洲汽车加税,高举贸易战大棒迫使欧盟让步。直至2025年7月,在美国设定的最后期限前夕,双方经过艰苦谈判于苏格兰草草达成协议,以避免一场两败俱伤的跨大西洋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根据美欧宣布的协议,美方将对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统一关税,这一税率仅为美国先前威胁的30%关税的一半,却远高于特朗普执政前美欧间平均不足5%的关税水平。也就是说,欧盟被迫接受了相比原有多边协议倒退的条件,将对美出口商品大范围适用15%的关税上限,以换取美国不将关税进一步提高到30%的惩罚性水平。
作为附加条件,欧盟同意在未来三年内额外购买高达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包括LNG、石油和核燃料)及半导体等产品,并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包括采购美制军事装备等)。美方则保留了随时调整关税的权力——美方官员明确表示,如果欧洲各国未能履行投资承诺,美国可在未来再次提高关税。欧盟领导人试图将此协议表述为“稳定可预期”的新伙伴关系,但也不得不承认欧盟接受的15%总体关税水准“比特朗普上台前要糟糕得多”,是在美方胁迫下做出的重大让步。
德国、意大利等主要出口国的政府首脑在松一口气的同时,对协议细节心存忧虑,强调仍需研判协议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正如德国一位评论人士指出的那样,欧盟此举实际上坐实了美国以退为进的霸凌策略——先通过威胁巨额关税制造危机,然后以部分收手的姿态让对方“感恩”于较低的税率,从而实现以实力胁迫获取经贸利益。美国总统公开得意地表示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协议”,称欧盟增加对美采购将带来“巨大的合作”,并吹嘘这证明了自己的关税威胁战术的成功。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近期美方在对外经贸谈判中,均奉行类似策略,频繁祭出关税大棒,单边极限施压,背靠背、一对一闭门磋商,各个击破迫使贸易伙伴逐一让步,以美国利益为中心重签双边经贸协议,并在协议中暗藏不平等条款,提高了对方产品和服务出口美国的门槛,索取除关税外的其他额外好处。无论是美方试图获取的利益,亦或者是相关条文蕴含的本质,这对其他国家而言就是不平等条约,是一种新经济殖民主义,撕裂了原有的多边合作网络,透支了美国的国际信誉,为全球经贸秩序健康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1、美國公司用腳投票來港做生意,美国公司用脚投票来港做生意违法吗
2、宁德时代高管详解固态电池发展趋势:资本热度比产业高,真正商业化的时间较长2030年前后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或规模化。
3、抗日英雄谱丨每个音符都是射向侵略者的子弹!他为“新的长城”奉献生命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