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意义的“人形机器人”
作为曾经的机器人工程师,我认为“人形机器人”没有产业价值。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人类体型的唯一优点就是为大脑服务,也就是运动范围大、双手能做精细操作,牺牲了耐力、爆发力、速度等。同样体重的动物在以上这些方面都轻松胜过人类。不要用奥运冠军和普通动物相比,那没意义。
而机器人主要就是做体力劳动,耐力、力量、速度等才是更重要的。
再说精细操作。人手能做多种不同的精细操作,但机器人通常只做某种特定的精细操作。用工装(台湾叫治具)能够更精密,并且更便宜更可靠。所以为什么非要模仿人类双手呢?
人类体型在携带电池上也不好处理。电池太小体力不够。电池太大又妨碍行动,还有爆燃风险。而且机器人手臂那么长,在开放空间里,万一打到人后果不得了!
那么在看护、接待这些方面,人形机器人有优势吗?也未必。首先是心理学上的恐怖谷效应。而且看护工作也是需要很大功率的,比如要抬起瘫痪老人抬起来,这时人形反而是劣势。
基于以上认识,目前的人形机器人研究可能会为其他应用留下某些技术储备,但总体说来是没有意义的。
附图是大约10年前,我开发的一个弹琴机器人在展览会上表演弹钢琴,前面是我小孩在观看。
1、斯洛特:弗林篷能胜任多个位置,甚至能顶替因非洲杯离队的萨拉赫,弗洛斯特简介
2、记者:塞斯科今日已经拍完曼联媒体宣传素材,官宣即将发布,塞曼斯技术
3、罗马诺:19岁波波维奇从那不勒斯转会塞尔超,自由转会+分成条款,波波维奇还在马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