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这么严重的偷拍事件,什么时候才能上热搜?,什么程度的偷拍会判刑

时间:2025-07-31 00:19 作者:白柳乙

这么严重的偷拍事件,什么时候才能上热搜?,什么程度的偷拍会判刑

作者:雷斯林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 raistlin2017

炸裂新闻有很多,但不是每条都能上热搜。

比如最近,有人曝光了一个大规模的偷拍团伙,专门在公共厕所偷拍女性。

他们的偷拍流程非常固定。先是有人男扮女装跑进女厕所安装针孔摄像头,等几个小时,素材拍得差不多了,就原样拿出来。

仅仅一天,他们就能偷拍到上百个女性。

随后,这些视频会出现在各种私密网站上,被难以计数的人传播、观看、分享、评论。

而当事人对此一无所知。

相似的事情不只发生在厕所这种公共空间,甚至可能在你觉得安全的“家”里。

也是最近,一位女性被网友私信告知自己的私密照片、视频出现在境外某个社交平台上。

偷拍并传播视频的,是她的前男友。

她顺着网友提供的链接摸进群组,发现了一个规模相当大、用户增长非常迅速的群体。

超过10万人(基本是男性)汇聚在这里,分享偷拍素材,信息更新每天能达到上千条。

这些消息看得我毛骨悚然。

因为偷拍的地点太多。

既有公共场所的厕所、地铁站、公交车,也有相当私密的出租屋、酒店、自己家。

大家找不出一块没被荼毒过的净土,所以每去一个地方都不得不提高警惕,再三检查。

也因为镜头对准的对象太普遍。

无论是路上遇到的陌生女性,还是未成年的女儿或妹妹、正在交往的女友、家里的女性长辈,几乎任何一个女性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还因为涉及到的群体规模太大。

十多万人年龄不同、工作不同、所在地区不同,无法归纳出明显特征,也就没有办法提前做出预判,从可能存在的凝视中逃开。

当分不出谁是真正的加害者时,很容易风声鹤唳,把所有潜在人选都视作加害者。

所以人人自危也就不奇怪了。

更让人愤怒的是,这些人不光偷拍、分享,还会对内容评头论足,交流拍摄经验。

还会用AI换脸的技术,炮制出那些虚假的私密照片、视频,再相互传阅。

甚至,交换受害者的联系方式。

在他们眼中,女性的隐私与尊严都是微不足道的东西,是谋取利益、满足私欲的工具。

糟糕的是,这样的群组不止有一个。

很多境外IP的色情网站,创建者和使用者都是中国人,讲中国话,上传的内容大多是隐蔽的偷拍视角,被卷入的受害者都不知情。

这些人普遍使用Telegram群组进行交流沟通,因为这个软件“隐私性高”,无法保存聊天记录、无法截图、也没有实名认证,只要有虚拟手机号就可以注册,用户都是匿名发言。

换言之,能够为他们的罪恶“提供保护”,让受害者很难收集证据进行维权。

于是,他们就像真正的蟑螂那样,暗戳戳躲在群组里,窸窸窣窣地做着见不得人的事,比如分享偷拍手段和技巧,交流拍摄工具等等。

一旦群组被曝光、被声讨、被抵制,他们便会飞快地沉寂下去,然后更换到另外的群组里,继续“热闹”地偷拍、讨论、分享。

他们只会觉得太倒霉了被发现了,而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更讽刺的是,每一次曝光都没有让他们消失,反而为他们扩展到了潜在的用户。

当正常人为自己可能泄露的隐私惴惴不安时,另一些人明目张胆地在新闻下“求链接”、“求入口”,迫不及待成为其中的一员。

每每有这样的报道,总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热衷于偷拍或者看偷拍呢?

到底这些人有什么癖好,才会乐此不疲地去偷拍别人上厕所、偷拍别人不穿衣服的私生活?

拍到一个人上厕所,只能证明她生理健康;拍到一个人的内裤,只能证明她穿了内裤。都是很正常的事,到底有什么值得他们兴奋呢?

最基础的理由是,交易。

一方面是交易钱。

这很好理解。很多网站是盈利的,有人偷拍视频贩卖给这些网站获得利益。

另一方面是交易资源。

有些群组有所谓的入群门槛。如果想要加入,那么就需要自己偷拍一段内容当做“投名状”,以此来获得观看更多资源的权利。

于是就会有人对自己的女友、妻子、甚至是女儿下手,就为了成为集体的一员。

这是一种最基础的“以物易物”。群组中的人们通过交换身边女性的自愿来实现互利互惠,至于那些受害者的感受,他们并不在乎。

而更深层的动机,在于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而非简单的性满足或性压抑。

香港岭南大学的一位教授做过研究,发现很多偷拍者的快感源于"刺激感"和"成就感",是那种“我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带给他们类似权力主宰的感觉。

换句话说,真正让他们兴奋的,往往不是“性”本身,而是“我掌控了你”的权力感。

这种行为模式在现实中具有明显的性别维度:绝大多数受害者是女性。男性偷拍者及观看者,通过侵犯女性隐私,强化自身对女性身体的主导权,借此满足内心的“支配欲”。

实际上,这些视频本质满足的不是他们生理上的快感,而是心理上的幻想。

毕竟,性是权利的一种显化。

某种程度上,我不认为这些偷拍者和观看者,都是那种“欲望无处发泄”的底层人员。

因为这些群组使用起来是有要求的。作为一个境外APP,他们至少要具备“科学上网”的知识并愿意支付相关费用,才能够顺利加入。

很有可能,这些人拥有一份现实中看起来相当体面的工作或者身份,但同时也被正常社会中的公序良俗所限制,无法满足膨胀的内心,于是他们会在阴暗处无限放大这种权利和欲望。

反正在这些群组里,大家都是匿名,都带着面具,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也没有人在乎你是谁,大家只在乎你拍到了什么。

换个角度看,群组中的很多人已经陷入了一种“群体无意识”的心理状态。

《乌合之众》说,“群体中的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他表现得身不由己,残暴而狂热。”

在这些群组中也是一样。

社会的道德准则失效了。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让他们陷入情绪冲动,进而失去了理性和判断力。于是他们不再受到个人意志的控制,而是被群体意识裹挟着,做出出格的行为。

就像很多足球比赛后,因为情绪上头,总会出现大规模的打架事件一样。

个体很容易被言语刺激到,失去理性,释放内心的“恶”,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当这些行为通过网络扩散开来,还会“感染”到群体中的其它人,导致类似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出格。

此时的人们已经不会思考对或错的问题了,他们只会无意识地进行模仿。

而且,集体行为发生时,个人很容易被动“隐身”,这会让人失去社会责任感,抱着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以原始本能行事。

除此之外,有些人为了和他人的情绪保持一致,也会选择积极主动加入,以便显得合群,从而在群体中获得“认同感”。

“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于是作恶的群体越聚越大,做出的坏事也越来越多。

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都会有很多人站出来提醒女性注意安全,告诉她们有很多东西都可能成为摄像头的载体,教育她们去一个陌生环境中要如何提高警惕,放亮眼睛,找出问题。

这固然是好心。

但我不觉得一个需要我们每时每刻小心谨慎的生活环境,是健康的。

也不觉得我们面对任何一个疑似摄像头的产品风声鹤唳、杯弓蛇影,是正常的。

如果连生活在自己觉得最安全的家里时,都可能遭遇来自男友、老公、父亲、儿子的偷拍时,那么为什么没有人去教育他们不该这样做呢?为什么没有人给予他们足够的惩罚呢?

所以,面对这些肆无忌惮的偷拍行径,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产业链,面对这么多躲在阴暗处传播、分享、作恶的个体,我们能不能也有更加有力的惩罚,来震慑这些犯罪的群体,让更多人不敢胡作非为呢?

希望会有。

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

如果是我们被偷拍了,那么该羞耻的不该是我们,而是那些心理变态的偷拍者。

因为他们才是犯罪的人。

Top

1、37年前,释永信的师父释行正,曾在弥留之际向上级举报释永信恶行,释永信这个人怎么样

2、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中国育儿补贴是什么

3、跟着一群老外玩转北京中轴线,他们眼中的中国“好哇塞”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sichuan-zkha.cn/TLL/detail/bbdppj.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白柳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