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OpenAI给大学生做了个新外挂!ChatGPT一键变老师,免费可用
继聊天、生图、写代码之后,ChatGPT 终于开始教人认真学习了。
今天凌晨,ChatGPT 正式上线了「学习模式」。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入了苏格拉底式提问,通过一连串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你沿着逻辑脉络一点点构建知识体系。
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个真正懂教学的老师对话:它理解你的知识基础、判断你的学习阶段,并据此设计合适的讲解路径,把复杂概念讲清楚、讲透彻。
OpenAI 表示这项功能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尤其适用于作业辅导、考试准备和学习新知识。使用方式非常简单,在 ChatGPT 的工具中选择「研究与学习」,然后直接输入你的问题即可。
现在,免费版、Plus、Pro、Team 版用户均可使用这项功能,Edu 用户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上线。
目前,学习模式由系统提示词驱动,并未使用专门训练的 AI 模型,这种机制的优势在于迭代快、调整灵活。OpenAI 表示,未来将逐步把这一交互模式融合进核心模型中,让教学逻辑成为底层能力的一部分。
那实际体验如何?在官方演示 demo 中,当用户让 ChatGPT 讲解「贝叶斯定理」时,它就没有立刻抛出公式,反而通过需求切入,引导用户从根本上理解定理的推理路径。
在体验过程中,我想理解「乌鸦悖论」,它也不是一次讲完一大段晦涩哲学,而是从诸如「为什么一双白色鞋子能被用来证明所有乌鸦是黑的?」这样的问题引出逻辑悖论的本质,一步步帮助我思考这个理论。
再比如我上传了一道微积分题,它带我逐步拆解求解思路,语气也比较温和。开头的一句「我们慢慢来,一起把这题搞懂,」提供了极大的情绪价值。
未来 OpenAI 还计划加入更多功能:复杂概念的可视化展示、学习目标设定和进度跟踪、更深度的个性化定制……从长远来看,OpenAI 的目标就是要把 ChatGPT 打造成每个学生的「私人教师」。
自 ChatGPT 诞生以来,围绕 AI 如何参与学习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
据英国《卫报》调查,2023-2024 学年,英国高校共报告了约 7000 起 AI 作弊案例,平均每 1000 名学生中就有 5.1 起,相比之下,2022-2023 年每 1000 名学生中仅有 1.6 起。
ChatGPT 的爆发式增长,也让用 AI 辅导和用 AI 代写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
我们上个月也报道过,AI 的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知识、提升写作水平,但也可能削弱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其中使用 ChatGPT 写作论文的人在写作过程中大脑活动低于使用 Google 搜索或完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人。
不过 OpenAI CEO Sam Altman 的态度则颇为乐观。他在最近的采访中表示,当年 Google 刚出来的时候,老师们也慌得不行,觉得学生以后都不用记东西了,但搜索引擎并没有让人变笨,反而让知识获取更高效。
「AI 也是一样,它是帮你更好地思考的工具,而不是替你思考的机器。」
事实上,不只是 OpenAI,整个行业都在教育方向集体发力。
Anthropic 近期推出的教育版 Claude 也强调苏格拉底式引导提问,Google 则测试了 Gemini 学习引导功能,并向学生免费开放价值 20 美元的 Pro 订阅。
教育,正逐渐成为 AI 应用中最具想象力、也最具人文温度的方向之一。
美国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 曾经在 1984 年做过一个研究——2 Sigma 问题,研究发现接受 1 对 1 辅导的学生,水平要比未接受 1 对 1 辅导的学生高两个标准差,指出个性化教育能大幅提升教学效果。
问题在于,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成本极高,也很难普及。优秀教师资源稀缺,学生人数众多,教育系统难以为每个学生都配备一个私人导师。
现在有了 AI,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永远不会不耐烦、随叫随到、因材施教的完美导师。当然,AI 可以是超级外挂,也可以成为偷懒的借口,但起码选择权永远在我们自己手上。
2、上半年全国主要港口吞吐量数据出炉:都在“创新高” | 港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