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曼方建华:不追GMV泡沫,做服装行业的“肌肉型增长”
过去20多年来,国内服装行业的产品、价格、渠道和营销体系发生着巨大变革,国产品牌迅速崛起,不仅站稳了脚跟,并长期在各个品类中占据重要位置。
图 方建华创业早期开设的小服装工厂
作为汇美集团的掌舵人,方建华的从业轨迹与中国服装行业的关键节点深度交织——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市场震荡,到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消费疲软,再到电商浪潮席卷实体零售的产业变革,他亲身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影响行业格局的周期性挑战。
茵曼总部大楼团队合影
要增长,但不要癌症式增长
1998年,方建华创办小服装厂“汇美”,从事外贸代加工与设计业务。2008 年,全球金融海啸让汇美受到了冲击,方建华开始思考如何更进一步,摆脱代加工枷锁。随后,他创立女装品牌“茵曼”,并登陆淘宝商城。
此后几年里,茵曼和汇美的销售数据节节攀升,2013年“双11”,汇美集团斩获全国集团女装及茵曼单品牌女装双冠军,单日销售额1.65亿元,两品牌同时进入前十名。
即便依靠互联网转型实现腾飞,但方建华依然对行业情势的变化保持着清醒思考和认知。
10年前,方建华就预言“纯线上品牌活不过5年”,虽然这一观点遭到部分同行反驳,但在当时,他主导茵曼“逆潮流”投入线下渠道建设,同时砍掉10多个子品牌,不断实现聚焦。如今,茵曼成功穿越周期,而曾经的很多“淘品牌”却已淡出消费者的视野。
茵曼品牌门店
当下,国内消费行业正处于长周期发展中的变革之年、转型之年和分化之年,服装行业受此影响巨大,“GMV泡沫”“高退货率”是近两年来行业的关键词。
面对行业通病,方建华和茵曼早有洞察,他将企业增长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癌症”式的增长,即一味的追求GMV,但面临库存高企的危机,直至现金流断裂;第二类为肥胖式的增长,有销售额,但缺少足够的利润,养活不了自己;第三类为肌肉型增长,是最为健康的一种模式。
方建华认为,服装行业最考验的是库存、周转率,净现金流和用户回购率等指标,如果这些指标都很健康,那可以算得上是肌肉型增长。
“茵曼肯定追求第三种。”方建华明确表示,不管是茵曼这个品牌,还是汇美集团,都不能一味的追求单指标,“总不能最后和人去体检一样,到处都是问题。”
可以看出,方建华已经做好了战略取舍这道难题,按照他的规划,汇美集团在打造一个完整的女装品牌的矩阵,形成整体竞争力。一家企业,先要活得久、活得强,最后才可能活得大。
他还透露,过去一年,茵曼单品牌的增速在30%左右,未来5年,茵曼的年复合增长率要达到30%。而汇美旗下的另一女装品牌初语,今年的整体增长也已经超过60%。
“基于目前这个阶段,我们每个品牌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方建华说。
同时,茵曼下一步也将启动“超级个体生态联盟”,联合全球设计师、艺术家等新锐力量,计划未来三年打造20个销售规模20亿的“超级个体”。
实体消费大有可为
在方建华创业的20多年来,服装行业渠道历经多次变革,从以批发市场为主导,到电商渠道崛起,再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每一次变迁都深刻影响着行业格局,也反映出消费需求、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变化。
在每个渠道变革阶段,方建华都有着自己的创业哲学。
创业初期,在中国外贸行业腾飞的历程中,依靠“十几二十台缝纫机的代设计代加工“生意,方建华的生意走上正轨;10多年前,借助着货架电商红利,汇美集团成为当时中国销售规模前列的互联网品牌集团。
茵曼品牌创始人方建华,再新大楼入驻当天,化作园丁为员工送绿植
如今,内容电商潮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成为一众消费品牌新的风向标,而方建华依然是那个“勇立潮头的人”。“现在茵曼在抖音已经成为天猫、唯品会以外第三个的年销售规模过10亿的平台渠道,小红书的主动搜索茵曼的用户,一天已经超过2万人”。方建华说。
在很多人眼中,对服装品牌来说,线上渠道优势明显——没有空间限制,店铺可以上架成千上万款产品,而线下渠道寸土寸金,对于产品的陈列有着更高的要求。
但方建华认为,服装依然是一类非标品,需要试穿,要体验,要“看得见摸得着”,能体现“情绪价值”,“现在很多的淘品牌都已经不在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做线下,线下实体店的数量和体量其实就等于品牌力”。
方建华透露,茵曼单品牌门店目前以标准店为主,但未来会布局大店模式,“我过去一直想茵曼在线下有一个3000平方空间,满足更多人群的搭配和体验需求”。据了解,汇美集团旗下品牌生活在左,今年在广州小蛮腰开设了一家门店,面积接近1000平方米,销售业绩一直排在广州塔广场第一。
不过,中国地大物博,市场的线性差异以及各地消费特征的不同,渠道的拓展,其实考验着品牌方的设计水平以及供应链能力。
对茵曼来说,目前,为了实现渠道稳定扩张,其采用直营和联营为主的开店模式。
方建华认为,直营渠道最重要作用,是展示自己的零售能力。而联营模式则关系到整个品牌的宽度和纵深,“直营门店做好品牌力的展示,联营门店可以实现扩张好下沉,比如开市级店、县级店”。
以文化自信增强国民“穿衣自信”
记者观察到,在国际国内,构建多品牌生态是服装企业做强竞争力的必修课,就穿衣打扮而言,有人群、穿搭风格、场景的不一样。汇美集团旗下茵曼、初语、生活在左、茵曼童装构建的品牌军团正是契合了这种需求,而且他们坚持弘扬中国文化血统,创民族品牌。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需要企业更有耐心和长期主义。
此前,茵曼曾远赴新疆,举办全球首次“致敬国棉”棉田艺术美学大秀,志在推广高品质中国棉,以艺术美学的创新方式,提升中国棉文化心智,同时通过原料价值来构建品牌的长期竞争力。
今年3月,汇美旗下的高端非遗时尚品牌“生活在左”在广州塔举办了一场“中国非遗时尚艺术大秀”。中国内地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常思思以一首《春天的芭蕾》揭开秀幕,此次大秀的直播吸引了累计超150万人次观看。
生活在左品牌收藏了300多条古董马面裙,它称得上是一个将非遗从“博物馆展品”变身“时尚王牌单品”的案例,即将非遗技艺与消费场景绑定。
也是因此,和行业内其他品牌不同,生活在左的品牌和产品具有极强的护城河,复制难度颇高。
方建华把生活在左形容为一个“富养”的品牌,从2014年创立至今,他都对生活在左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因为自己希望可以把它打造成一个代表民族文化的奢侈品牌。
在他看来,未来随着中国软硬实力不断增长,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提升,自然会诞生比香奈儿、GUCCI更优秀的品牌。
据了解,今年五月份,中国驻美大使馆专门发出信函,感谢生活在左创始人林栖携主题作品《有凤来仪》马面裙以中国设计师唯一代表参加美国华盛顿“全球时尚和平展”,受到各国外交官及嘉宾的盛赞。“现在很多的国外的消费者来中国,就想买马面裙做收藏,或是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很多产品已经卖到2-3万元”。方建华说。事实上,一个消费品牌能够快速成长,离不开其所在的发展环境。
作为一个从少年时期来到广州打拼的服装设计师,方建华认为,广州如今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现代商都,也是中国时尚行业供应链所在。
而作为一位“服装人”,在企业未来的发展蓝图中,方建华还想有着一个更为宏大的愿望,现在已经建立了一座中国棉美学博物馆,未来还想再建立一个可以承载中国服饰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博物馆,将各个时期和朝代的衣服悉数陈列展示。
“我们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毕竟梦想还是有的,万一实现呢?”方建华笑着说。
1、天空体育:布伦特福德有意伯恩茅斯边锋瓦塔拉,预计将正式报价,布伦特福德vs斯旺西
3、阿森纳官方:与足球游戏伙伴科乐美延续合作关系,阿森纳34号科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