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开源自研编程语言“仓颉”
7月31日,观察者网从知情人士获悉,华为已在代码托管服务平台Gitcode上正式开源自研编程语言“仓颉”,开源内容包括编译器、运行时和标准库等。
根据官网介绍,仓颉编程语言是一款面向全场景智能的新一代编程语言,主打原生智能化、天生全场景、高性能、强安全,主要应用于鸿蒙原生应用及服务应用等场景中。
华为首次发布仓颉编程语言,是在2024年6月。当时华为在介绍“纯血鸿蒙”时提到,该系统实现了操作系统内核、文件系统、编程语言、编译器/运行时、编程框架等核心技术全栈自研。
鸿蒙操作系统核心技术 图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注意到,南京大学官网一篇文章提到,2019年,华为启动仓颉编程语言项目,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冯新宇教授担任首席架构师,领导华为编程语言实验室开展项目研发。
今年6月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宣布,仓颉编程语言将于7月30日开源,包括编译器、运行时和标准库。
过去数年,华为曾开源多个自研核心软件,包括操作系统OpenHarmony和openEuler,数据库OpenGauss,AI框架MindSpore,大数据与中间件CarbonData等等,盘古大模型也实现了部分开源。
今年7月,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中国开源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多家科技企业推出一批开源软件成果,比如仓颉编程语言、星环车载操作系统、文心大模型等加速发展。
“开源鸿蒙生态加速演进,截至6月底,搭载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产品种类超1200款,总量超11.9亿台,开发者超720万,上架应用与元服务数量超2.5万个,生态伙伴超450家。”他介绍道。
前不久,深开鸿CEO王成录在与观察者网对话时曾坦言,开源对中国软件产业来说,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必须的路径。中国软件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各自为政,小团队重复造轮子,浪费了大量资源,开源的机制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能看到彼此的成果,减少重复劳动。更重要的是,开源是贡献导向的,谁贡献多谁就能获得更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胜利·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