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延边看跨境电商如何抓住新机遇,吉林省跨境电商发展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叶满】当前,新电商浪潮正重塑全球商业格局。其中,跨境电商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链接全球的纽带。中国企业在“卖全球”中发展,各国消费者也在“买全球”中受益。在吉林延边,人参深加工制品、木制家具、柳编收纳、羽绒服等通过跨境电商销往海外;俄罗斯的帝王蟹、韩国的日化产品又经由这里销往国内。27日,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举办。大会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商价值,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延边这座边境之州跨境贸易的蓬勃之势正是中国跨境电商强劲发展的缩影。
近5年规模增长超10倍
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的延边,是中、朝、俄三国交界的枢纽。近年来,延边紧抓跨境电商发展机遇。2024年,全州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超30%。
最新发布的《吉林省跨境电商产业带地图》显示:依托独特的区位和民族特色,延边拥有食品、纺织服装、木制品、医药健康四个产业带,其中食品产业带以农特产品、人参制品及海产品加工为核心,木制品产业带主要分布于敦化市。
一家敦化木制品企业从“夫妻店”到“销全球”的故事,彰显出跨境电商对中小企业的助力。吉林省满天欣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境电商全链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其董事长魏欣介绍说,敦化鲁胜木制品是一家主营实木指接板的小型企业,也是一家“夫妻二人店”。通过跨境电商,该企业实现了近3000万元的年出口额,产品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如今,小到雪糕棍,大到全屋定制的家具、地板的木制品,都通过电商平台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
对于拥有深厚工业基础的吉林来说,制造业企业也通过跨境电商实现出口。例如,一汽解放集团2024年线上达成交易合作400余台卡车,获值1.4亿元。吉林省的人参、杂粮杂豆、坚果等,也通过平台开启全球贸易。吉林省商务厅副厅长张贵刚介绍说,2024年,吉林省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的贸易额是2021年的5.4倍,今年上半年延续强劲增长态势,同比增长68.3%。
“当前中国电商跨境出海动能强劲。”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激增10.8%,占外贸总额6%,近5年规模增长超10倍。截至2025年6月,中国“丝路电商”伙伴国已经扩展至35个,海外仓超2500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扩至178个,覆盖90%以上省级行政区。
免税政策退潮,企业如何应对
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数字技术加速迭代,跨境电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在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跨境电商分论坛上,多名业内人士、专家学者,围绕政策趋势、合规路径与应对策略展开深度剖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境电商研究中心主任王蓓认为,全球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体系正发生三大不可逆变革:一是免税政策全面退潮,美国、日本、巴西等国陆续取消或收紧低值包裹免税额度;二是监管责任向平台集中,美、欧、日等经济体通过立法明确平台代征代缴义务;三是智能监管加速成型,各国依托智能通关等技术实现风险前置筛查。
在此背景下,中企面临“一国一策”的合规压力。王蓓建议,应推动中国“监管代码体系”国际化,企业需针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化要求,建立本地化合规团队。
近来,美国取消对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受到广泛关注。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斌表示,美国免税政策取消叠加原产地规则收紧,依赖低价小包模式的企业首当其冲。
除关税外,企业还面临知识产权诉讼霸权、数据流动限制、消费品安全标准升级、碳关税壁垒及海外平台霸权。刘斌建议,企业应保持战略定力,稳住欧美市场是关键,同时要审慎评估转口贸易。
与会的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当免税政策退潮,只有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以韧性供应链穿越关税壁垒,才能在新生态中取得先机。
拥抱变化,AI赋能发展
当前,科技进步为新电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其中AI更是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从平台运营到供应链优化,从文化传播到风险控制,AI技术正帮助跨境电商适应新生态。
义乌小商品城的AI语言大模型,已能一键将中文直播实时转化为116种语言,老板娘“八国语言卖货”的视频火爆全网;阿里云羚羊客服Agent将每小时的接单量提升2—8倍,并且大大缩短了对每个客户请求的响应时间;AI托管客服学习卖家语言风格,主动推介商品并解答多语种咨询,闲鱼的数据显示支付转化率提升1%,累计创造商品交易总额超14亿元……
当前,AI已不仅是降本工具,更是重构跨境贸易信任体系的基础设施——它让吉林的人参、深圳的3C产品,以更低风险、更高信任度直达世界消费者,如何更高效、安全地利用AI也成为跨境电商谋求发展的重要课题。
2、斯基拉:吉拉尔迪转会尚未达成最终协议,维罗纳想多要50万欧,yasinjekson吉尔拉
3、宜居·健康·幸福·共治:广州黄埔峰湖御境社区构建基层治理“四维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