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7 07:22 作者:季敏杰
阿里国际凯夫:未来AI型组织里,桥梁型通才至关重要,阿里国际是啥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苗正卿
题图|阿里国际
“垂直Agent的机会,比垂直模型的机会要大很多。但关键点在于,要想明白用垂直Agent解决什么行业问题,从问题出发做上下文工程,并且做减法。”阿里副总裁、阿里国际AI Business负责人张凯夫(花名:凯夫)对虎嗅表示。
虎嗅独家获悉,阿里国际内部在2024年把AIGC作为关键方向后,于2025年开始把焦点向Agent转移,其中包括可以进一步降本增效的电商工作流Agent。目前,阿里国际内的AI布局包括了多模态模型Ovis、超过60种场景的AI应用以及正在推进中的Agent工具。
虎嗅了解到,针对这些AI能力,阿里国际内部的考核与评估体系是基于“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指标而进行的。凯夫向虎嗅表示,这些AI工具、AI能力、AI项目,都要能够证明确实可以带来降本增效、利润提升,他日常和财务会密切对齐相关进度。
“有三个方向:其一是AIGC提高了素材质量和转化率,带来更高GMV;其二是通过AI自动化降本;其三是基于AI+人,在同样投入的前提下,产能变高了。我们对商家和内部降本增效的思考方式,基本上以这三点为方向。”凯夫说。
阿里副总裁、阿里国际AI Business负责人张凯夫
AI对阿里国际的业务影响是明显的。以阿里国际基于通义大模型为基座强化训练出的Ovis模型为例,2024年四季度该模型日均调用量超过1亿次,而到了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已经超过10亿次。而在成本和收入环节,阿里国际相关的AI Agent已经让退款成本同比下降15%,广告投放ROI同比提升5%。据悉,目前阿里国际AI提供的SEO占到了整体SEO的近4成。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阿里国际的AI解决方案获得了大会的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Super AI Leader,简称SAIL奖)。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体系内,凯夫除了负责阿里国际的AI工作之外,也负责淘系的AI和搜索推荐工作。凯夫认为,在ToB和ToC端,AI所带来的机会和确定性是有所不同的。
“在ToB端,路线是非常确定的,降本增效是一个明确的方向;在ToC端,我在看两个事情,其一是AI对搜索推荐广告本身的改造,这个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其二是如何用AI重构电商,这还需要探索。”凯夫认为,一个共性的逻辑是,当下在AI圈,只有两种生存路径:“最通用”的或者“最垂直”的,中间派是没有生存壁垒的,前者能做的人很少,垂直可能有更广泛的机会。
阿里国际AI Business 发展历程
2023年4月 成立AI Business,开始研究跨境电商全链路的AI解决方案
2023年11月 阿里国际AI开放平台Aidge开启内测
2024年7月 阿里国际的AI调用量突破日均5000万次
2025年2月 调用量突破日均6亿次
2025年5月 阿里国际9篇论文被收录进2025年ACL(国际计算语言学年会)
2025年7月 阿里国际AI调用量突破日均10亿次
凯夫也对正在激变的AI世界抱有期望和担忧。“我最近两个月,用于AI工具上的花费可能超过2000美元/月,Claude 4发布后我立刻就用了,说实话我用完觉得奇点来了。”
他说最近在一次内部分享上,他面对眼前的新入职工程师、实习工程师说了一些肺腑之言,“我告诉他们,5 月 23 日Claude 4发布,意味着这个世界被改变了。AI Coding的出现,对于年轻工程师而言有机会也有挑战,它对于产品经验、工程品位的要求非常高。它其实取代的正是简单的‘写码能力’,但是每一个成熟程序员都是从做基础写代码的工作锻炼出来的,今天这些基础工作即将被AI迅速取代,年轻一代程序员该如何成长呢?”
7月26日,虎嗅和凯夫在上海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分享了自己对于阿里国际AI进程的思考、也分享了对于AI时代程序员成长以及人才培养的看法,下附交流实录,有删减:
虎嗅:你在公司内推动电商的AI工作时,优先级是怎样的?
凯夫:第一优先级对现有业务升级,带动降本增效,今年我要啃的一块大骨头是工作流Agent。从技术脉络上看,之前是AIGC,现在是Agent。
我们思考降本增效的方法,包含两方面,一个是成本一个是产量。降本增效并不是说有了AI就开始减少人工。通过AI在既有成本上去扩大产量,也是一种降本增效。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以前客服团队的痛点是品控,也就是如何检查客服的工作。每天海量的客服沟通,靠品控抽检员一个个去看是不够的。现在AI可以承担“全检”工作。我并不需要用AI替代客户,而是用AI去检查客服的工作,今年我们主要在思考Agent的方法。
我现在思考觉得,AI对一个组织的降本增效,可能有三种形式。一种就是外界常提到的AI取代了人,所谓的“黑灯工厂”、“无人工厂”;第二种是,当AI做的还没有人好时,可以让AI先做质检和交叉验证环节,从而帮助人更好地工作;第三种是AI和人进行某种人机协同。
虎嗅:你的团队内部使用什么样维度去评估AI这件事成功与否的?
凯夫:我们有一个统一维度,就是商业价值。当然在不同的场景和部门,会有具体的目标,但整体维度都是这个,比如有的是转化率,有的是收入增幅,有的是点击率提升。简单说,就是给公司贡献了“钱”的价值。我们会非常严格地去挤水分,我们会和财务一起来对AI相关的目标。
虎嗅:你们要做的事情似乎很多,有模型、有场景应用、有Agent,你们内部做这些事情的优先级是怎样的?
凯夫:最优先的维度是“差异化的技术能力”。当OpenAI进入百万卡集群的时候,中型团队要找到差异化定位。所以我们要问题驱动地去建设“差异化技术能力”。顺藤摸瓜其实是一种业务能力。你有这个能力后,你就可以比较好地去聚焦、去做垂直,垂直是有生命力的。
我们做事情,其实有一个内核逻辑:基于通义这个基础模型,然后在业务场景里通过洞察用户需求,找到具有通用性的核心能力,去做后训练。比如我们AI能力里做的多模态表格理解、LLM多语言能力,都是具备这种通用性价值的。而这些能力做出来后,它都是具备差异化技术能力优势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团队本质上,靠的不是卡量,而是思想、思路。我们一定要想的特别清晰到底做这么。这和我最近体验AI工具时的感受很像,我这段时间发现,很多时候问题不在于“喂给模型什么”,喂太多了反而耽误事,关键在于你要想明白自己要什么然后去“约束它”。
同样,在业务上,我思考的重点之一,也是做减法,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我们要清楚地了解到需求到底在哪,然后去精准做出差异化优势。
虎嗅:你提到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洞察清楚需求,但很多技术团队其实更善于天马行空,怎么确保他们洞察需求?
凯夫:我觉得团队里特别需要桥梁人物。这个人熟悉业务场景、知道需求在哪,然后还懂技术,或者起码了解技术的边界在哪。我最近招产品人才,基本上招的都是有算法背景或者技术背景的。我跟你说,会写代码的产品人才,确实是稀缺的。但这绝对是必然趋势,未来好的产品人才肯定会写代码,或者说成为通才。未来AI时代的组织当中,这样桥梁型的通才是最重要的。
虎嗅:我再追问一个细节,你刚才也提到了降本增效,你团队内如何用AI去降本增效的?比如你会把AI Coding之类的指标纳入到个体?
凯夫:我暂时并没有这样以指标形式要求下去,但我经常给大家讲、给他们分享,推动大家去尝试。坦白讲我觉得工程师写代码这个部分,在5月23日Claude 4发布后,整个行业的逻辑可能已经发生关键变化了。很多事情确实AI可以去做了。
包括我跟我团队产品经理说,以后是不是可以不用写PRD的(Product Requirements Document,产品需求文档),因为你可以把PRD写给AI,AI可以更快速写出一个质量很高的DEMO,然后产品经理把时间用于做DEMO,然后拿着DEMO去和工程师聊,这样效率更高。如果你的PRD方案连AI都看不懂,说明没写好。
我前段时间,给我们实习生做了一次分享。我觉得AI时代,其实对工程师生态而言,还是挺残酷的,尤其是对这些年轻工程师。
我给他们看了一些推特上的讨论,这些讨论围绕“普通人有了AI工具可以写代码,工程师有了AI是不是更厉害了”。推特上的讨论会说,真相可能并非如此。AI利好成熟的、有经验、又有想法的工程师,因为他们的编码品位、产品经验已经成熟了,AI可以解决基础环节提高效率。
但正因为AI出现,原本年轻工程师应该做的基础编码,这个生态位被取代了。但如果没有这个基础阶段的锻炼,年轻工程师又该如何进化为有成熟产品经验、较好编码品位的人才呢?除非这个年轻工程师有特别强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然后自己通过自驱力和探索,进化为了符合AI时代特质的成熟技术人才。
虎嗅:你刚才提及的桥梁型通才,和你这会儿聊到的符合AI时代特质的优秀技术人才,这二者是重合的吗?
凯夫:我观察发现,这二者往往是一拨人,本质和好奇心有关。你要是学了、用了这些最新的AI工具,逐渐有了新的能力,也就进化为桥梁型通才了。比如下班时,有人说咱俩再聊聊某个技术或者一块试试某个产品?结果你说,我还得赶紧去吃饭。这就没办法了。我觉得这就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我之所以给实习生讲那些,是希望让他们心里有个种子,这个时代对于年轻一代工程师可能真的很残酷。
虎嗅:这些思考会影响你现在招人的策略吗?
凯夫:今年我们招的产品经理,都是懂算法的。而且我们还希望招到那些有“锐度”的人。
虎嗅:什么是你定义的“锐度”?
凯夫:要胆子大。我希望这些人敢于打破传统思路,或者直接告诉我某个东西不行,应该怎样怎样做。我喜欢直接犀利的人才。说实话,如果进来的人才都是循规蹈矩的,那就有点浪费资源了。我想找一些敢于提出新东西的人。
虎嗅:我还很好奇一件事,你现在兼顾阿里国际、淘天的AI工作,在制定一些技术路线或者方向时,你如何确保这个路线是当下的最优解?
凯夫:我觉得我很笃定的的是边界在哪。
虎嗅:你指的边界是?
凯夫:就是AI到底能干啥不能干啥,也就是技术的能力边界。我觉得阿里内部有很多非常好的懂AI、懂技术的人才,这些人共性的优点是,确实懂+务实。边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避免很宏大却无法实现的东西,避免我们过于上头。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21453.html?f=wyxwapp
1、罗马诺:那不勒斯再接触努涅斯&沙特仍有意,利物浦愿5千万欧出售,罗马与那不勒斯足球比分预测
2、关于懂车帝联合央视的测试,大家也不要吵了,“新华社”的播发内容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