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年内财务造假案盘点:很多意想不到,多人已获刑!,2020年财务造假上市公司
爆火
来源丨深蓝财经
撰文丨杨波
2025年以来,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问题持续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查,这不仅对公司自身的经营和声誉造成了巨大打击,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以下为您盘点今年以来因财务造假而备受关注的部分上市公司案例。
1
监管发力,行政处罚高举高打
中船应急:虚增营收3137.24万元,罚款400万
7月30日,中船应急(300527)公告,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湖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2022年年报存在收入确认和坏账计提不准确问题,导致虚增营收3,137.24万元、利润总额714.03万元,被湖北证监局警告并罚款400万元;时任董事长唐勇等高管分别被罚70万60万元。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广济药业:3年虚增3亿元营业收入
7月2日,广济药业(000952.SZ)公告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子公司济康医药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导致广济药业2022年第一季度、半年度、第三季度报告分别多计营业收入4560.16万元、13686.00万元、13820.04万元。公司被罚款150万元,公司时任董事长阮澍和时任财务总监胡明峰作为直接责任人各领80万元罚款。
诺泰生物:年报虚假记载,高管被罚7620万
2025年7月18日,诺泰生物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2021年诺泰生物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确认的3000万元业务收入无商业实质,致使当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利润总额虚增2595.16万元。此外,其在可转换公司债券公开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证监会拟对诺泰生物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740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也处以高额罚款,合计罚款7620万元。公司于7月22日复牌后被ST。诺泰生物在2024年10月22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被证监会立案。
*ST广道:连续6年半财务造假,或被强制退市
6月13日,*ST广道公告称收到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和采购业务,虚增营业收入14.65亿元,虚增营业成本7.54亿元。证监会深圳监管局拟对其责令整改,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总经理金文明给予警告,并处以1500万元罚款,多名董监高也被处以不同额度罚款。根据告知书认定情况,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于2024年12月4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江苏吴中: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董事长被重罚
7月13日晚间,江苏吴中(现*ST苏吴)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虚增营业收入超17亿元、利润总额近8000万元,并隐瞒实际控制人身份,证监会拟对江苏吴中及公司多名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罚款,罚款金额总计达3050万元,其中对公司董事长钱群山罚款1500万元。公司股票自7月14日起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根据正式处罚决定书,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将被终止上市。此前,公司于2025年2月2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鸿达兴业:财务造假情节严重,已退市
3月21日,已退市的鸿达兴业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江苏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奕丰组织、指使公司在2020-2022年年报及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编造、篡改重要财务数据,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被拟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其他多名高管也被处以相应罚款。涉案期间,公司虚增营收合计35.0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合计40.78亿元,财务造假情节十分严重。综合三项违规,江苏证监局拟对鸿达兴业处以1850万元罚款。
中青宝:年报虚假记载,公司及高管遭处罚
3月16日晚间,中青宝发布公告称收到深圳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公司201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且未及时披露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深圳证监局拟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对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最高400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也处以相应罚款。
中装建设:连续五年少计成本、虚增利润
3月24日,中装建设公告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中装建设及其子公司中装园林将部分内部承包项目按照自营项目进行核算,导致2017年至2021年少记成本、虚增利润,虚增利润金额分别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9.06%、5.26%、14.74%、3.91%、8.88%,致使公司连续五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深圳证监局拟对中装建设处以850万元罚款,公司两名实际控制人庄重、庄展诺分别被处以400万元罚款。
*ST贤丰:虚构订单,虚增业绩
3月24日,*ST贤丰公告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广东证监局认定,*ST贤丰控股子公司成都史纪通过虚构订单、发货凭证,将部分猪疫苗预收账款提前确认为收入,后再予冲回,导致贤丰控股2023年前三季度合计虚增营收1681.22万元、利润总额1147.11万元。
联创股份:因收购公司财务造假受牵连
3月22日,联创股份公告收到《处罚事先告知书》。因巨资收购的上海鏊投公司财务造假,导致上市公司相关资产重组文件虚假记载,并且并购完成后两年半内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上海鏊投的造假行为致使联创股份对应年报、半年报虚增利润总额,占当期对外披露利润总额一定比例。虽已剥离上海鏊投,但该事件对公司的负面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2
已进入刑事程序的高管
力源科技:实际控制人因财务造假获刑
7月28日,力源科技公告其实际控制人沈万中收到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沈万中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30万元。力源科技在2021年上市当年就通过提前确认项目进度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此次实际控制人获刑给公司带来了沉重打击。
金通灵:公司及高管被追究刑事责任
7月17日,金通灵发布公告称收到检察机关起诉书,被告单位金通灵及相关6人因以欺诈发行股票罪、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检察机关认为,金通灵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记载虚假财务数据的年度报告,其中4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造成投资者经济损失,情节特别严重。此前,金通灵已遭受行政处罚和民事追责。
红相股份:实际控制人取保候审,长期年报造假
7月30日,红相股份公告实际控制人杨成因涉嫌违法被厦门市公安局决定取保候审。2017年至2022年间,红相股份及其子公司通过多种方式长期年报造假,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且在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方面构成欺诈发行,相关公告发行文件存在重大虚假记载。
甬金股份:实控人曹佩凤因内幕交易被取保候审
7月7日,甬金股份实控人曹佩凤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被金华市公安局取保候审。其此前因短线交易被证监会没收违法所得54.92万元、罚款584.58万元,此次刑事强制措施标志着案件性质升级
锦州港:两名副总裁因违规披露信息被逮捕
7月4日,锦州港公告称,副总裁宁鸿鹏、曹成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逮捕。该案涉及公司2019-2020年通过专网通信业务虚增收入超6.3亿元,成为“专网通信案”中首例高管被刑事追责的案例。
中国天化工(00362.HK):前主席陈昱、前执行董事钱振轩被捕
3月,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天化工前主席陈昱、前执行董事钱振轩因涉嫌欺诈性虚假陈述、操控股价及挪用股票被捕。两人通过虚构2000万港元认购协议及挪用客户股票价值900万港元,导致公司自2025年3月起停牌并进入清盘程序。
中新集团(00563.HK):前主席郦松校返港投案
7月30日,中新集团前主席郦松校因2003-2007年通过虚假物业交易虚增利润3.3亿港元,被控串谋诈骗罪并返港投案。该案历经香港廉政公署14年通缉,最终进入司法程序。
博天环境:实控人赵笠钧被批准逮捕
6月,博天环境实控人赵笠钧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北京市检察院批准逮捕。该案涉及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虚增营收、隐瞒债务等问题,成为2025年环保行业首例实控人被刑事追责的案例。
3
结语
财务造假严重破坏市场公平原则,损害投资者利益。监管部门通过“三罚联动”机制,正逐步构建“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的市场生态,上市公司合规经营与投资者风险意识提升刻不容缓。投资者也需要增强风险意识,谨慎投资,避免因企业造假遭受损失。
深蓝财经新媒体集群发源于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已有15年历史,是国内知名财经新媒体,旗下账号关注中国最具价值公司、关注前沿行业发展、新兴区域经济,为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中产阶级提供价值内容,欢迎关注。
1、因“当前市场状况”,奔驰在美停止接受EQS/EQE电动汽车订单
2、《义乌市跨境电商发展全景分析报告(2025)》,义乌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唯一的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