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小情侣营业创飞单身狗,内娱求你别闹了,情侣怎么创业

时间:2025-07-31 00:33 作者:南人记

小情侣营业创飞单身狗,内娱求你别闹了,情侣怎么创业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最近看到有人吐槽,内娱剧宣越来越像婚闹了。

亲亲抱抱举高高已是基本操作,抱法甚至已经卷到单手抱。现在没点出圈的CP营业小视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在宣传。

敖瑞鹏和李兰迪为《朝雪录》剧宣,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官宣。

《深情眼》更是夸张,张予曦和毕雯珺直接借位接吻,已经分不清剧和剧宣的区别了。

这糖撒的,总有种强行钻别人家被窝的既视感。感觉内娱异性恋CP们正铆足了劲想要整顿近期被6.0“霸凌”的娱乐圈。

然而,就在这边CP营业炒得热火朝天、无法无天之际,另一股清流却悄然逆流而上——

虽然依旧绕不开恋爱这个宇宙,但这一次,聚光灯下的主角竟换成了鄙视链末端的单身人士。

没想到,恋综也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之前的恋综名场面都是这样的。

洋孔雀四处开屏——

喜欢的城市是曼彻斯特,喜欢的歌手是周末哥,连名字都要像外企一样使用英文名,谁懂观众看恋综误入英语角的救赎感。

每一个动作都精心设计过,全程托腮只为展示名牌手表,床头超绝不经意露出《埃隆·马斯克传》,连闲暇寒暄都是在讨论文学、艺术和金融学。

又或是赤裸裸的勾引,哦不,吸引力法则——

把一群俊男靓女困在一座“地狱岛”上,只有配对成功的才有资格去“天堂岛”享受美食与舒适住宿。

一上来就让男女嘉宾穿着泳衣过独木桥,性吸引力与荷尔蒙成了岛上唯一的通行货币。节目名字更是直白——《单身即地狱》。

然而,最近一部《母胎单身恋爱大作战》的名场面,宛如一股清奇的泥石流。

当恋综的主角从那些精于社交、擅长调情、仿佛以恋爱为业的网红主理人变成母胎solo、恋爱经验为0的真素人时,节目效果直接炸裂。

啊,当然不是恋爱的氛围,恋综原地转换赛道,向搞笑综艺进军了。

三男三女组团约会滑旱冰,节目组显然想借着肢体接触的机会来一场氛围拉满的浪漫升温。

剧本是写好了,但现实完全没有预想中的粉红泡泡。

我站在你左侧,却像隔着银河,男女之间泾渭分明,每个人都死死拿捏着得体的社交距离。

其中一位女嘉宾初次滑冰,战战兢兢不敢迈步,其他女嘉宾立刻围上来,互相搀扶、鼓励,姐妹情谊满满,愣是把恋综滑出了闺蜜出行的氛围。

而男嘉宾呢,完全沉浸在竞速的雄心里,一圈又一圈,滑得那叫一个专注忘我、心无旁骛。把观察室的恋爱导师们急得抓耳挠腮,恨不得冲进去按头撮合。

此时一位滑得不错的男嘉宾直挺挺地滑进了女生堆,导师们眼睛一亮,以为他开窍了来帮忙。

想多了,只见这位哥目不斜视扶住墙拐了个弯,他轻轻地来了又轻轻地走了。

观察室:麻了,原来是需要刹车啊。

往日恋综里那些眼神交错的暧昧拉扯、暗潮涌动的修罗场瞬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每个人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节目组让大家挑选饮料,显然是选中相同饮料的人会一起约会。道理是明白的,但身体是诚实的。

虽然知道选择同样的饮料就可以和心仪的对象一起约会,但血液里流淌着冰美式本能的韩国人怎么可能违背自我?渴了当然要喝咖啡。

挑选座位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男嘉宾抢着坐到最受欢迎的女嘉宾旁边,你以为他在耍小心机?

哪知他在后采中坦然道破:因为我很热,容易出汗,所以想坐在风扇旁边。

独立自主更是刻烟吸肺。

两个男嘉宾被安排去叫女嘉宾集合,敲个门敲出了英勇就义的氛围,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而且门一打开,两人纷纷红着脸躲避。

更别提双人约会,哪怕女嘉宾主动帮忙系围裙,男嘉宾也如临大敌,连忙摆手:这点小事请让我自己来;

另一场约会,男嘉宾问红酒杯该怎么拿,女嘉宾直言不讳:你爱怎么喝怎么喝。

真的是凭实力单身了。

但这群人其实并非无人问津,也并非对亲密关系一无所知。他们对自己单身的现状也有着清醒的认知,有的是对恋爱不感兴趣,有的是遇不到合适的对象。

几位女嘉宾给出自己母单的原因:不想磨合而追求契合,并且坚信人性难改,自己挑剔并无过错——

自己的感受、需求和舒适的优先级应该高于一切。

所以与其陷入一段需要过度消耗自我、充满内耗的低质量关系,不如享受高质量的独处。

毕竟找对象就是找个人爱自己嘛,爱自己是第一原则。

这种清醒的状态戳中当下不少人的心理。

他们选择单身,不是因为缺乏机会,而是基于对自我的认知,主动划定边界,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恋爱被不自觉地、甚至理性地后置。

日剧《想一个人死去》更细腻地刻画了这种生活状态。

女主鸣海(绫濑遥 饰),一个阳光开朗的单身无孩爱猫女。

字幕@怨影影视追剧

39岁,事业稳定,刚刚购入一套单身公寓。

但她一心追星无心恋爱,累了就吸吸猫,兴致来了就在客厅一个人打歌。

在职场也无比坦然,乐此不疲地将自己的爱豆安利给同事,毫无传统观念里大龄剩女的局促或焦虑。

人生最大的烦恼就是自己喜欢的哥哥塌房了。但是伤痛之后,下一个更香。

……是不是很多人理想的生活状态了。

然而,这样自洽的生活被一件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她曾经视作独立女性标杆、无比敬仰的姑妈,竟悄无声息地在高级公寓的浴缸里孤独离世,数日后发臭才被发现。

这瞬间引爆了鸣海内心深埋的恐惧。曾经支撑她安然享受单身生活的信念感开始崩塌。

不管我年轻时多么光鲜独立,难道最终都逃不过一个被遗忘在角落、无声无息腐烂的结局吗?

这部剧照向了当下青年清醒背后更现实的阴影地带。

年轻时,你可以主动划界,潇洒地说不;但老年时,独身可能意味着具体的孤立无援。

当生命的长度拉长至暮年,独行的清醒能支撑起一份有尊严的体面生活吗?

别担心,这部剧并不是催婚催育的教育片。

当鸣海因为恐惧,想紧急“上岸”,开始相亲打算结婚时,同事立马泼了盆冷水——

“你不会觉得结婚就能彻底安心了吧?你不会还指望养儿防老吧?你现在已经快四十,但三十多、四十多的男人只会找二十多岁的女人,你如果找过了五十的男人,那不是无缝衔接保姆人生吗?”

上岸也没那么容易,也没有充分的数据证明岸上的生活就一定是体面且有尊严的。

这部剧并不是要将岸上岸下的生活分出优劣,通过渲染单身生活未来的恐惧来否定其价值。相反,它借鸣海之口,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一个人生活并非错误,选择独立也绝不意味着与体面老去背道而驰。

本质上,这部作品是为选择独身路径的人,探索一条可行的、保有尊严的“生”与“死”之路。

它点醒了鸣海,清醒的单身人士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那份贯穿始终的自我认知。

年轻时,这份认知让他们懂得守护边界、专注自我;步入中老年,这份认知更应该成为规划未来、抵御风险的宝贵能力。

对自己的需求、能力与局限的清晰了解,宛如一个坐标,同样可以指引自己在面对金钱、养老、孤独等晚年挑战时,提前做好准备。

但实现这个目标远非一句口号那么简单,而是一场贯穿余生的、需要强大意志力的战斗。

这场战斗有清晰而具体的敌人,不仅需要直面金钱积蓄、自己和父母养老的难题、疾病问题,还有随之而来的不安与孤独。

但更棘手的,是那无形的敌人——“被看不起”的社会偏见。

就像鸣海眼里那么闪闪发亮的姑妈,人生落幕场面却被其他人评价“惨不忍睹”、“凄凉”,甚至被认为是“报应”。

当你长期面对那些“为你好”的担忧、暗含轻视的评价,甚至是将单身等同于“不完整”的刻板印象时,还能保持住心气、一直战斗下去吗?

当你选择偏离社会时钟时,无论你多么自洽、多么努力,都难以逃离来自主流社会规则的审视、评判,甚至是无意识的暴力。 

比如鸣海,她已然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资本:经济自主,精神充盈,明确自己更享受将时间、精力和金钱花在自己身上的生活,所以不愿结婚生育。

然而,她还是会面临来自前男友居高临下的怜悯,觉得她是嫁不出去;

总让爸爸妈妈操心,担心她一个人会像姑妈一样孤独死;

当她和年轻异性交往有些密切,就被同事嘲笑是相亲不顺的中年女人撩小鲜肉。

这种审视的目光,逝去的姑妈也未能幸免。

这位鸣海曾无比敬仰的独立女性,年轻时不惜拉踩选择家庭生活的弟妹,来捍卫自己选择的正确性。

她为自己的独立体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在别人眼里她就是一个悲惨死去的孤独女人。她生前所有的成就、努力、对自我道路的坚持,在孤独死面前,瞬间被消解。

她的独立,最终在他人眼中,成了导致其悲惨结局的原罪。

妈妈也是如此, 她选择了符合社会期待的家庭主妇道路,放弃了事业,将一生奉献给家庭。

然而,她的付出并未换来同等的尊重与认可:

事业有成的姑妈看不起她;丈夫心安理得地享受她的劳动成果,却吝啬于给予她尊重和理解;甚至连年幼的鸣海,也更崇拜光芒四射的姑妈,而非终日与家务打交道的母亲。

她在晚年才开始寻找被家庭角色淹没多年的个人价值。

剥开这些角色的挣扎,《想一个人死去》在叩问的是:一个人,无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是否都能被允许、被尊重,去追求一种属于自己的、高质量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人,是更早、更深刻地认知到自我存在与价值的一代——

我们渴望挣脱单一的成功学模板,厌恶被社会时钟驱赶着盲目前行;

无论是选择“卷”还是选择“躺平”,栖身大城市还是小县城,拥抱单身还是恋爱,我们都希望守护内心的松弛感,一种忠于自我、不被外界定义的从容。

整个《母胎单身恋爱大作战》里,男一是那个最格格不入的人,二次元宅男,社会化程度低,连和异性打招呼都会紧张到宕机,有着许多人在环境重压下自我被挤压的影子。

他这样袒露心迹——

我有一种没来由的羞耻感。

对于表露自己的情绪,

我会忍不住看别人脸色,

所以我会尽量老老实实地将情绪隐藏起来。

常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

扼杀自己的情绪。

面对男一的手足无措,一位女嘉宾说在他身上看到了过去那个小心翼翼的自己,所以哪怕出错了,也能体谅。

但这种胆怯也会导致无心的伤害。他喜欢女二,却因得知女二心有所属,在告白与退缩之间反复横跳,反而让女二感到没有得到尊重。

节目将这种复杂性坦然摊开,不加粉饰,这本身已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并未将他推向某种刻板的改造套路,而是呈现了一种微妙的回应。

其中有善意,但不是来自爱情,是我知道你的难处,我不会责怪你。

《母单》的火爆给我们带来了反思:

恋综就该恋爱,这何尝不是用刻板且单一的传统社会思维去给人框定价值?

真人类观察综艺,无论什么赛道都只是不同的切面罢了,重点不在结果,而在于整个过程里,个体本身的真实感受和反应。

然后给荧幕外如镜像人生般的我们,提供一种参考模板,用具体的可能性去抵消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

毕竟,我们都需要经过更加深思熟虑的思考和选择,无论路径如何,我们所追寻的,无非是一种主动的、有尊严的、充满主体性的生活状态。

而更深刻的叩问是:

我们是否真正拥有能力和勇气,去选择并实践自己渴望的人生。

我们能否在这无处不在的社会凝视下,依然有底气宣告:

这就是我自己选择的生活,它有价值,也值得被尊重。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Top

1、拜仁签下哥伦比亚国脚路易斯·迪亚斯,哥伦比亚队迪亚斯

2、前途,由热爱和打拼定义(教育时评),真正的前途源于热爱

3、拜仁签下哥伦比亚国脚路易斯·迪亚斯,哥伦比亚队迪亚斯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sichuan-zkha.cn/WWQ/detail/remstz.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南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