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8 14:23 作者:梁园月
姚锦祥:日本有人想让历史“到此为止”,办不到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姚锦祥】
那么这份诏书的展览有何意义与价值呢?它与战后8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又会产生怎样的碰撞与张力呢?
《终战诏书》原本
《终战诏书》是日本昭和天皇仁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公开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的诏书,一般被视作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结束的象征。实际上,这并非第一次展示《终战诏书》,它在1990年被首次公开展出后,在2005年的战后60周年、2015年的战后70周年也都被展出过。
具体来看,对右翼来说,他们通常倾向于将《终战诏书》视为日本“为了避免更大牺牲”做出的理性选择,而非简单的“战败”。他们强调天皇在战争结束时所作的决定是为了保护国家和国民的利益,认为天皇的行为具有英雄性或正当性。因此,他们往往忽视或淡化日本在战争中的侵略行为和对外扩张的责任。
但与右翼不同,左翼势力则更加关注《终战诏书》所未提及的战争责任和日本的侵略行为。左翼倾向于批判天皇及当时政府在战争中的责任,并强调《终战诏书》中的措辞未能直接反映日本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邻国的侵略行为和战争罪行。左翼通常认为,《终战诏书》中的模糊措辞反映了天皇及日本政府对于战争历史的回避,未能承认侵略战争对受害国带来的灾难。
这种左右之间的严重分歧,不仅体现了日本国内政治的深层次对立,也反映了战后日本社会在历史记忆、责任承担以及对未来方向的分歧。战后至今,左右翼之间相互角力、不断交锋,左翼和平主义思潮曾经有过繁盛期,但目前右翼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政治改革、历史教育和外交政策上,右翼对历史的“修正”逐渐获得更多支持,形成了现今日本右翼占上风的局面。
1、都体:巴黎开始担心卖不掉穆阿尼,愿意接受尤文租借+有条件买断,大巴黎穆里尼奥
2、中国价格线,压碎了高墙内美国豪车的幻想,中国价格闯关是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