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收“机器人税”!宇树科技王兴兴,最新发声!
8月8日,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活动共持续5天。
在活动中,宇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王兴兴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从出货量的角度来看,未来几年内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每年“翻一番”应该是可以保证的。
此外,王兴兴还表示未来可以征收“机器人税”,在机器人真正能干活了以后,整个社会对机器人的观念要发生很大改变。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显示,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约为2000台,预计到2030年达到6万台。
机器人需要“真正干活”,未来可收“机器人税”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能看到各个企业的人形机器人进行搬箱子、打太极、跳舞、踢球等运动。王兴兴表示,去年到今年,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跳舞、格斗表演、跑步运动等方面展示得多一些,做得相对比较好。
为什么目前大家看到的人形机器人表演和展示居多、真正干活的偏少?王兴兴认为,其一,在展会上普通老百姓会更喜欢表演,这种诉求需要被满足。其二,当下真正让机器人干活不太现实,一些工厂的固定工序是可以做的,但是某种意义上这和“具身智能”其实没有本质的关系。
王兴兴表示,整个行业内大部分人还是希望机器人能真正去干活,真正去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我的目标肯定是(让机器人)干活,那当下技术不太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先做表演、格斗或者一些别的业务,先把各种事情做起来。”他说。
“很多技术的进步需要一定时间。你说当下马上让机器人去家里、去工厂里大规模且有实际价值地干活,这是不太现实的。如果只是做个demo(展示)是OK的。我们去年就跟汽车工厂有合作,在工厂有落地部署机器人干一些活。就在当下这个时间点,我们用AI技术,比如说做些运动也好,做一些表演也好,反而是更容易落地的。”王兴兴表示。
王兴兴举例称,其实早期电脑出来的时候对普通人用处也不大,上面可能连图形界面都没有,但是需要有电脑做出来,有开发者在上面开发更多的软件,等软件功能越来越多的时候,普通人才能用起来,主要是需要时间。
“我觉得当机器人真正能干活了以后,整个社会对机器人的观念要发生很大改变。我甚至感觉未来机器人真正能干大量的活的时候,国家完全可以跟企业说,每台机器人出厂我就得收税。”王兴兴表示。
王兴兴举例称,比如说一台机器人去干一个活,它产生的价值里面会涉及多少税,可以直接上交给国家,“这我觉得完全是ok的”。甚至未来机器人是自己去干活,比如有一片荒地,允许机器人去开荒种地,那么机器人的一部分产出就直接上交,但前提还是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去做更多的事情,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
让机器人“真正能干活”需要多长时间?王兴兴认为,快的话可能2到3年内会有明显的技术突破,慢的话可能3到5年,但是他认为大概率不会超过10年。
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每年“翻一番”
近年来,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凭借在春晚、格斗比赛等活动中表现出的极强运动性能频频“出圈”。据开源证券研报,2024年宇树人形机器人出货量约为1400台,是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最高的企业。2025年7月,宇树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预算为4605万元的人形机器人采购项目,也意味着宇树的机器人产品获得传统行业的认可,商业化进展领先。
对于人形机器人未来出货量,王兴兴认为,未来几年,全行业的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能保证每年翻一番。如果有更大的技术突破,甚至可能未来2到3年中突然一年出货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
王兴兴认为,目前以AI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行业受关注度非常高,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关注度高意味着行业获得的资源会比较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于宇树科技来说,最本质的任务还是把产品做好,有更好的价格、更好的功能、更好的售后体验。
“企业花足够时间把产品打磨好,无论面对国内还是国外的竞争,甚至未来企业在全球这么大的蛋糕里面分一杯羹,都有了立足之本。”王兴兴表示。
IDC相关报告显示,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正通过“应用验证—技术突破”的双向循环模式加速发展,吸引多元化厂商积极入局,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持续推动行业进步。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约为2000台,预计到2030年达到6万台,复合增长率达95.3%。
据美国银行相关研报,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可能达到1.8万台,并在未来十年实现强劲的出货量增长。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AI技术和产品设计改进的情况下,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人形机器人的年出货量可能在2030年达到100万台,在2035年达到1000万台。
责编:万健祎
校对:冉燕青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2、美国的财政问题显而易见,大家都知道,问题是怎么解决?,美国财政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