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9 17:01 作者:梁振宇
如何看待某些国家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剽窃,如何对待国家间的文化差异
时常有朋友问我:华夏文明的很多内容被其他国家学走、抄袭,拿着什么端午节申遗,拼命抢夺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传统在本土式微,却在异域发光,我们该如何守护文明的根与魂?
事实上,我不认为这件事非常悲观,或是要因此郁闷,而是应该辩证地看待。
首先,“文明流失”正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没必要焦虑。
华夏文明从来不是玻璃橱窗里的标本,而是奔流五千年的活水,兼容并包、与时俱进。有不断吸纳、改造、融合的部分,自然也有不断忽视、失去、剔除的部分,平常心看待就好。
如果现在的文化和先秦时期一模一样,没有任何进步,那我们的社会和文明早就被这个世界抛弃,不更新不流动代表着腐朽。别说传承与守护,民族都消亡在历史的车轮之下了,谁还会吃饱了撑的剽窃你?
就像道家以“道”为核心,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既容纳阴阳五行的具象阐释,也自然淘汰了某些与核心相悖的杂说,你能说这是道文化的倒退和衰落吗?
东南亚那些“某某龙王”被众多娱乐明星奉为圭臬,想必很多人听说过,他们流传的恰是我道家已经摒弃的东西,下三茅的东西而已。
当这些被淘汰或者将被淘汰的东西流传到其他地方,你也许没见过,会感觉很稀奇、很好玩,权当图个新鲜、乐呵就行,历来正统王朝不屑一顾的,其实是华夏文明塑造过程中的边角料。
这些边角料被他们视为珍宝,又因为有的东西过于玄奇,人们容易迷惑、沉溺、混沌于其中,改变自己的生活,伤害自己的健康,迷失自己的道路,善恶有报,得不偿失。
有的东西在属于它的时代发挥了价值,之后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被更加先进的事物代替,而留在史书和博物馆里,正是其最好的归宿!
可能有一定价值的东西失传了,可惜之余,没什么大不了。“存在即合理”,它们之所以断了传承,自然有它的道理和规律,你同情得过来吗?你悲伤得值得吗?
它们或许有趣,或许能够获利,或许成为了蕞尔小国的“传家宝”,但只是华夏文明主线中筛出的支流,绝非文明的命脉。毕竟我们还有那么多干流和支流,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只要我们的主线还在延续,文明的根基就稳得住,文明的河流就不会断。
另外,民族的延续才是铸就伟大文明的关键,自古如此。
一个文明真正伟大的地方,从不在于有多少令人可惜的残编断简、故人故事,而在于这个民族能不能坚强地延续着、活下去。
你看玛雅文明,精密的天文历法、宏伟的城邦神庙,厉害之处可见一斑,但文明一旦中断,再绚丽、再宏大的场景,除引发我们对远古神秘的联想和崇拜之外,又有什么意义?吴哥窟也是一样,那些壮观的建筑、高超的技艺,哪怕现在令我们叹为观止,创造它的文明也已经在丛林里消散了。
众所周知,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中国不冠以“古”字,你们有想过原因吗?因为我们华夏文明的根从来没有断过,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伟大,就值得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自豪。
虽然历经那么多朝代更迭、制度变革,甚至服装语言也产生了巨变,但是上自伏羲女娲、三皇五帝,下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再到朱元璋……我们文明的内涵和特质不仅没丢,还历久弥新,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越来越丰富。
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三星堆文明也好,目前未能探究的文明也罢,“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着数不清的精彩故事,最终汇入华夏文明的长河,成为我们中国人的血脉基因。
哪怕现在有再多精巧细致的东西,都不如华夏文明再活五千年、五万年来得实在。只要民族在发展、文明能延续,老祖宗留下来的精髓就能够传承下去。
后人或许会为咱们现在的某些技术、某些文化失传而哀叹,那又如何?只要根还在,一切外在的形式都是可以再生长的;可要是民族衰亡了,再宝贵的东西也成了无人问津的尘埃。
值得欣喜的是,华夏文明不但延续至今,而且焕发出越来越夺目的光彩。
回想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多少人喊着“全盘西化”,难以想象,就连鲁迅先生都说要废除汉字,认为汉字是落后的资源、进步的绊脚石。
如今,故宫文创成了年轻人的潮玩,《兰亭序》的投影秀挤满美术馆,为什么没有人继续呼吁“废除汉字”了呢?因为我们文化自信了!
说白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东西的价值总是受人们内心投射的影响。
你自卑的时候,看老祖宗啥东西都不顺眼,好像这就是文明的“原罪”,恨不得否认自己的出身;等自己强大了、发展起来了,才发现先人的宝贝遍地都是,又反过来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其他人要好。
其实老祖宗的东西始终在那里,无论好坏优劣。风动幡动,变的是我们民族的境遇,是咱们内心的底气。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这个让不少人“来生愿在种花家”的时代,即便不是“天朝上国”“世界中心”,至少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细细想来,当下文化的自觉和生命力也源自于此。
等到哪天中华民族真正站在世界之巅了,可能西医会证明他们发源于中医,他们大英帝国外科手术的鼻祖,是华佗第八十八代传人;可能他们会考证出,“灰姑娘”的故事在唐朝《酉阳杂俎》里早有记载,得出“中国是西方故事滥觞”的结论;可能连计算机的二进制,他们都吹嘘说是从《易经》的阴阳两极那里“正统”传承来的。
这不是玩笑,这就是现实!历史从来都是“成王败寇”的游戏,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自有大儒为你辩经”,所有人都会为你唱赞歌;当你衰落了,你活着都是一个错,都要被人人喊打。
说到这里,有些话不吐不快: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道文化究竟会走向何方?
作为一个大妖,很多人不理解我对祖师的感情、对弘道的执念。当初之所以进入道圈,就因为我对道文化、对文明是有憧憬、有向往的;起初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前行,我就想好了今后要走的路。
本质上来说,我从来只做了一件“不在其位而谋其政”的事:尽我的能力,让道教一步一步前行,哪怕前行得很慢,至少不要停滞,慢慢慢慢跟上新时代中国的发展。
这些事应该是道圈大佬来干的,他们偷功德箱忙不过来,但是也不想让我抢了风头,所以我就被开除道籍了。至于道文化的发展,他们不觉得有问题,这些事哪里有他们还能不能轻松敛财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不管他们是否承认,道教都靠着我的付出延续了一口气,“相信科学不要迷信”“信道不信教”已经被我镌刻到道教的传承中。
道教的现代化,其实就是回归文明的过程、服务于人的过程、践行正道的过程。与其让道文化成为宗教僵尸的陪葬品,不如让它于华夏文明的河流中荡涤污浊、获得新生。
道教究竟是在时代的烈火中得到锤炼、现出真金,还是被熊熊烈焰烧成碎片?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攥着那些操控道奴的工具终究解决不了问题。
某道观曾经把《道德经》译成动漫脚本,引来“亵渎经典”的非议。可道祖老子骑牛过函谷关时,不正是用当时的“白话”留下五千言吗?许多人别提“弘道”,他们甚至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了。
所谓传承,是让圣贤的智慧能够回答当代人的困惑,是让祖先的精神成为所有人的灵魂港湾,是让我们在红尘中找到真正的自己。当文化能嵌入生活,何愁无人接续?
总之,无论是剽窃还是他们捡的边角料,都不妨碍华夏文明的伟大,都耽误不了我们文明的进程,不要总为那些文明的边角料哀叹,而忽视了我们真正留存下来的瑰宝。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传承文明靠的是一代代不断付出的中国人,包括你我,只要中国的根还在、魂还在,只要华夏文明还在延续,一切都没有问题,一切都还有希望。
言止于此,共勉!
1、中国游客和留学生在澳无端遭当地未成年人袭击,中领馆提醒,中国赴澳留学生
2、半年多换了五名负责人,美国国税局局长被特朗普解职,美国税务局长
3、中国男篮VS约旦裁判组出炉:黎巴嫩裁判斯卡耶姆连续第3场执裁,中国男篮对约旦世预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