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蓝领咖啡,新一代打工人神水,蓝领品牌

时间:2025-07-31 06:00 作者:墨渖未干

蓝领咖啡,新一代打工人神水,蓝领品牌

靠着能量饮料打天下的东鹏,业绩又又又增长了。

7月26日,东鹏饮料发布2025年半年报,半年营业收入破百亿元,同比增长36.37%,其中大单品“东鹏特饮”连续5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已经卖出了83.6亿元。

无独有偶,老对手红牛也在过去一年迎来新的增长。根据《小食代》报道,2024年华彬集团的红牛营收重回210亿元,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目标。

5月,美国能量饮料公司魔爪(Monster Beverage Corporation)全球高层也表示:“今年一季度魔爪在中国市场的净销售额按美元计算同比增长40.1%,剔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更达到了43.2%。”

不同品牌狂飙的业绩,让《DT商业观察》把目光聚焦到能量饮料这个品类。

因为添加了牛磺酸、咖啡因等成分,能量饮料能快速缓解疲劳、提高神经兴奋度,它有很多称号,比如“蓝领咖啡”、“东方魔水”、货车司机的强心剂、熬夜党的续命饮料……

这个神奇的品类,是怎么成为一个高速增长、规模庞大的千亿江湖的?

功能饮料,过去5年增速最快的饮品品类

也许你在生活中并不经常喝能量饮料,但实际上,能量饮料的市场规模非常大。

从2019年到2024年,中国软饮类目中增速最快的品类就是功能饮料,而功能饮料中,能量饮料大概占了7成。

能量饮料是一类以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为主要功能的饮品,主要成分是牛磺酸、咖啡因、白砂糖、维生素,这当中,除了咖啡因的使用需要审批,其他成分都供应充足、容易获取。

根据勤策消费研究院数据,2024年,能量饮料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114亿元,这个规模大概是无糖茶的两倍。

在中国饮料行业内,一年营收能破百亿的单品并不多,但能量饮料就占了两个席位。

根据《DT商业观察》不完全统计,2024年营收破百亿的饮料大概有10个。

TOP 1是可口可乐,王者级别的存在,1年营收就有400多亿元;蒙牛特仑苏,乳品界的超级大单品,年营收破300亿元。红牛和东鹏特饮分别跻身200亿阵营和100亿阵营,和他们并列的,是伊利安慕希、康师傅冰红茶这类耳熟能详的饮品。

能量饮料发展简史:模仿红牛、超越红牛

高速增长的能量饮料赛道,其实很早就被品牌们盯上了。

1995年,红牛(华彬集团和泰国天丝联合推出的,后来这两家公司“分家”)进入中国,把“能量饮料”这个新物种带到中国。此后的20多年中,一大批国产品牌争相入场。

中沃实业推出“体质能量”、娃哈哈推出启力、达利食品推出乐虎、伊利推出焕醒源、今麦郎推出天豹……

国际品牌也有,来自美国的魔爪,依靠可口可乐的渠道进入中国,分别在2016年和去年推出“魔爪”、“猎兽”两款饮料。

起初,大家的套路都差不多,从产品到包装,都极致模仿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红牛霸占超过8市场份额

如果你去翻看这些品牌的初代产品,就会发现,不管是坐标河南的中沃实业,还是以广东为大本营的东鹏,还是达利食品的乐虎,他们的能量饮料1.0版本都像是一个“山寨红牛”。

直到2007年,东鹏推出一款全新包装的东鹏特饮,逐渐改变这个局面。

《DT商业观察》曾在《中国男人,一年喝了80亿东鹏特饮》中复盘:早期,东鹏强势崛起的原因有三个:

死死抓住蓝领群体(货车司机、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

绕开红牛,在低线级城市卖货,价格便宜到红牛的一半;

不用易拉罐,改用PET塑料瓶,增加了一个可以防尘的外瓶盖。

2015年,泰国天丝和华彬集团因为商标争议闹掰,红牛至此“分家”,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陷入停滞。

随着红牛的市场份额下跌,其他品牌纷纷努力“上位”,能量饮料进入更激烈的大战。

首先是抢占渠道。

乳业巨头伊利,在2018年推出能量饮料“焕醒源”,会要求经销商“渠道的陈列紧贴红牛,终端货架排面不少于4个,并在售价上与红牛保持一致。而在包装上,焕醒源也同样采用了三片罐包装,仅在视觉上进行了差异化设计”。

东鹏、乐虎先后进行“1元换购”活动,不仅消费者能够扫码再来一瓶,商家也能扫码获得红包,从而主动帮品牌“铺货卖货”。

冰柜也是东鹏重点投放的目标,它会专门拿出一笔钱给夫妻杂货店、小卖铺、传统商超的老板们,如果他们在冰柜中能够摆放一定排数的东鹏特饮、放在最明显的位置,那么在一个月之后就能直接拿到激励。

从2018年到2024年,东鹏的渠道推广费从0.6亿元猛涨到7.8亿元,其中2021年,渠道推广费(主要是冰柜投放)占了销售费用的43%,占比为历史最高。可以理解为,这一年,东鹏花了最高比例的销售费用用于抢夺冰柜。

2021年,就连中国石油也盯上了“加油站”这个渠道,推出一款名为“好客之力”的能量饮料。

与此同时,能量饮料的包装和营销开始变得年轻、潮流。

来自美国的能量饮料品牌魔爪,除了黑色包装的“原味”,还有粉色包装的百香果味、绿色包装的奇异果味、橙色包装的柑橘味等多种口味,高颜值、高饱和的包装,想俘获“有个性的Z世代”。

95后 @美美 喜欢喝绿色包装的魔爪,她告诉《DT商业观察》:“最重要的是味道,魔爪有点像红牛的味道,但是加了气泡水的口感,我是纯当饮料喝的。”

营销上,天丝红牛一直是各大顶级赛事中的常见身影,东鹏最近几年也开始赞助电竞、赛车、街舞等年轻人喜欢看的比赛。华彬集团则是直接推出了子品牌“战马”,锁定年轻群体,不仅出钱赞助赛事,还直接自己办电竞比赛(战马能量杯英雄联盟挑战赛),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直接和年轻人对话。

不过,如果仔细盘点近些年能量饮料上新,《DT商业观察》发现,铺天盖地的营销、赛事赞助之外,产品本身的创新有点“乏善可陈”。

2022年、2023年,能量饮料还有增加果味、增加气泡等口味创新,到了去年和今年,能量饮料争夺消费者的手段变得朴实无华了起来,简单来说,就是“堆料”+“便宜大碗”。

成分上,牛磺酸管够,再给你加点人参、玛咖粉(一种膳食补充剂),主打一个“大补特补“;价格上,魔爪在继瓶盖扫码领红包之后,直接推出了平价子品牌“猎兽”,统一的焕神,1升装只要6元,旺旺的大利、今麦郎的天豹、华洋饮品的魔兽,定价基本上都是5元1瓶,加一元可以再来一瓶。

所以,为什么能量饮料越卖越好了?

总的来看,能量饮料卷到现在,还是往“功能”和“性价比”上卷。

不同于其他饮料,能量饮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功能性”,而现在,需要补充体力、精力的人群越来越多了。

过去,是以货车司机为代表的蓝领,现在,还有熬夜的加班族/学习党,还有运动健身的、打游戏的,大家需要饮用能量饮料的场景越来越多。

根据嘉世咨询《能量饮料2025市场简析报告》,现在人们饮用能量饮料最常见的场景TOP 3分别是:运动(31.21%)、夜间加班(30.12%)、熬夜学习(29.44%)。

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 38.7%的职场人几乎每天都要加班,21.9%的职场人一周2-3次,至于加班时间,37.1%的职场人每次加班1-2小时已是常态,25.4%的职场人有时还被“滞留”2-3小时。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能量饮料品牌营销都盯上了运动赛事和年轻人——工作学习、运动、休闲娱乐已经成了能量饮料的主要饮用场景,选择驾驶场景的占比只占23.34%,排名靠后。

事实上,如果回看本文第一部分近几年增长明显的饮料类目——功能饮料、咖啡饮料、包装饮用水、茶饮料,我们就会发现,除了饮用水,其他饮料全都具有一定的功效性和成瘾性。

换言之,虽然能量饮料的第一批受众——卡车司机的数量在变少(我国卡车司机人数从2016年的3000多万人锐减至2021年1728万人),但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更多“新蓝领”“白领”甚至是学生群体,都需要这种平价、能快速提神、缓解疲劳的饮料,甚至有可能会养成复购的习惯,推动能量饮料持续增长。

所以,就像东鹏特饮的广告语说的,“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只要有“累了困了”的人,红牛、东鹏们的生意,就一直有人买单。

Top

1、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印发通知 要求全力做好关键期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2、画面极度舒适!复古未来主义:我们如何想象并预测未来,复古未来主义服装设计

3、日美延伸威慑磋商的兵推中设想使用核武器,日美军事合作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sichuan-zkha.cn/YYU/detail/rzozza.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墨渖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