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这才是抗日战争的剧本,这才是抗日战争的剧本台词

时间:2025-08-08 19:58 作者:钓鱼1哥

这才是抗日战争的剧本,这才是抗日战争的剧本台词

作者:温伯陵

现在说起抗日战争,有些人经常以“游而不击、保存实力”来指责八路军,并以“国军牺牲四百万”来推崇国府抗战,其背后的用意,无非是捧一贬一,用春秋笔法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

那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为什么不积极参加正面作战呢?

共产党又为什么不搞激进的土地改革了?

搞明白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解开历史的谜团,理清我党我军的抗日策略,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谣言,以正视听。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教员写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这篇文章,堪称是抗日战争的总剧本。

1

日本侵略中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也有着清晰明确的步骤。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两国随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规定中国向日本赔款2.4亿两白银,还要求中国放弃朝鲜半岛的宗主权,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并在长沙、重庆、苏州、杭州等口岸,给日本最惠国待遇。

这是中国和日本的第一次碰撞,中国大败,日本大胜。

尽管在俄国、法国、德国的干涉下,日本放弃了辽东半岛,但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用不到半年时间,便席卷东北全境,兵锋直抵长城。

至此,日本构建起南、北两线包围中国的战略态势。

到了1935年10月,日本内阁又通过了《鼓吹华北自主案》,定下“提出华北五省特殊化口号,策动华北独立,脱离中央”的策略。

随后,日本派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到华北,一方面扶持亲日政客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割据冀东二十二县,另一方面动员河北民众代表联席会议、中华民主同盟会等汉奸组织,提交议案要求华北自治,逼迫南京国府成立了相对中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使中国事实上丧失了华北主权。

日本侵略中国的黑手,就这样伸向中原腹地,“亡国灭种”不再是一句空话,中国各界产生极大的危机感。

差不多相同时间,中央红军抵达陕北,结束长征。

面对日本逼近中国腹地、中国各地军阀和南京国府貌合神离、蒋介石不断调动军队前来“围剿”的严峻局面,摆在红军面前的其实只有两条路——

要想抵抗蒋介石的“围剿”,便要和中国的反蒋力量统一战线,化少数为多数,共同谋求发展。

要想抗日救国,便要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统一战线,把四万万人民的力量整合起来,抵抗日本侵略。

这两条路,归根到底其实是一条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1935年12月17日,中央政治局在陕西省安定县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开始讨论和抗日战争有关的军事、政治问题。

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发动、团结、组织全中国全民族的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蒋介石。

这就意味着,地主、富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家等社会阶级,以后不再是不共戴天的敌人,而是可以团结的对象,共同抗日。

和此前十年相比,这次的转变力度很大,部分党员、干部、战士很难接受。

为了让他们尽快接受党的新战略,12月27日,教员又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专门做了一次报告,详细阐述了瓦窑堡会议的精神,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这个报告,便是《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

按照教员的一贯风格,文章开篇,他便提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也是这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日本步步紧逼,要把中国变为殖民地。

然后,教员根据这个现实情况,发出自己的拷问:

“这种情形,就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反抗呢,还是投降呢?或者游移于两者之间呢?”

这就是文章的第一层逻辑,提出问题。

既然提出了问题,那便要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分析问题。

于是,教员开始了这篇文章的第二层逻辑,即分析社会各阶级的抗日立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抗日战争的能力,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全方位剖析中国的基本面。

在社会各阶级方面,教员认为——

工人和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坚决的力量,他们一定是站抗日立场的,毫无疑问。

小资产阶级也是坚决抗日的,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革命势力的破坏,让他们陷入失业、破产的境地,不反抗就没有出路,反抗才能换来一线生机。

以上两个阶级的态度都是明确的,有变数的是另外两个阶级。

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大军阀等中国社会金字塔顶端的阶级,总体来说是不愿意抗日的。因为在经济政治全球化的环境下,他们的利益早已和外国列强绑定在一起,抗日或不抗日,对他们都没有太大的损害。

但也正因为他们的背后是不同的外国列强,而外国列强之间又是有矛盾的,那么利用外国列强的矛盾,便能对这个阶级进行分化和联合。

例如有的人追随美国、有的人追随英国、有的人追随法国,当美、英、法和日本爆发斗争时,他们也会遵照其宗主国的命令,发起针对日本的斗争。

这个时候,他们就转变为可以联合抗日的群体。

民族资产阶级总体是一个阶级,但其内部也有区别。

那些和外国资本、中国土地关系紧密的人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右翼,受利益捆绑的影响,他们很难有坚决抗日的立场。

和外国资本、中国土地关系不紧密的人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总是在帝国主义和革命之间动摇,具体倒向哪一边,要看哪一边能带给他们更大的利益。

既然如此,那么在日本侵略中国损害他们利益、中国抗日战争能保护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就有可能倒向革命阵营,和中国社会各阶级共同抗日。

总而言之,中国的社会阶级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把各阶级的一切斗争、缺口、矛盾都收集起来,做为抵抗日本侵略的武器。

而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抗日战争的能力方面,教员认为——

红军完成了史无前例的长征,便是向全世界宣告,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已经破产,并向十一个省的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走红军的道路才能获得解放,而红军在长征路上撒下的种子,将来一定会开花结果。

正因如此,教员才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那是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中国共产党。

于是,教员告诉同志们:“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一句话,领导抗日战争非我们不可,我们完全有能力领导抗日战争。

3

提出问题并分析了问题,接下来,教员就要开始回答问题,即如何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又为什么要搞统一战线。

这是文章的第三层逻辑。

教员说:

“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任务,是变中国为殖民地。我们的任务是变中国为独立、自由、领土完整的国家。实现中国的独立自由是一个伟大的任务。这须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革命势力作战。”

要做到这一切,就需要联合大多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量变促成质变,将弱小变为强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基本策略和任务,便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短短几句话就把抗日(对外)、革命(对内)、统一战线(方法)的理论联系给打通了。

后来,教员给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其中一句是:“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句话,其实和教员的抗日战略是有紧密联系的。

既然统一战线是抗日战略,那么在执行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便要放弃关门主义。

因为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有可能联合抗日的动摇群体,你不去努力争取,他们就让日本和蒋介石争取过去了,这就在事实上帮助了敌人,而使抗日和革命停滞、孤立、缩小、降落,甚至失败。

所以教员说:

“统一战线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打垮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关门主义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

关门主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奴仆。

这段话,其实就是教员在告诉同志们,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政治策略,我们要解放思想,不要和以前一样保守。

既然关门主义被批驳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也讲通了,那统一战线建立以后,怎样在军事上击败日本和蒋介石,完成驱除外患和改造中国的伟大任务呢?

教员认为,统一战线的目的是招收广大的人马,把敌人包围而消灭之,那么在能做到这一点以前,我们就不能冒险。不到决战的时机,没有决战的力量,也不能冒冒失失的去决战。

如果时机未到就去决战,除了损失有生力量以外,没有任何好处。

也就是说,抗日战争的大部分时间要默默积蓄力量,等到最后时刻,才能一击而定乾坤。

这就是教员反对暴露实力、做无谓决战的根本原因。

那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要起到什么作用呢?

教员给出的答案是,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教员看来,中国的汉奸卖国贼很多,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并向日本邀宠,必然会用威逼利诱、纵横捭阖、挑拨离间、各个击破等卑劣手段,破坏正在建立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一旦统一战线被破坏,抗日就不可能胜利,民族革命也不可能成功。

要想实现我们的目的,就必须想方设法的和日本、汉奸卖国贼作斗争,维护统一战线。而要维护统一战线,又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领导力量。

放眼中国,这个核心领导力量,只能是经过锻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这就是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又要通过这个广泛的统一战线,把中国带到何处呢?

答案是,成立一个“人民共和国”。

在这个新政权中,除了占人口极少数的汉奸卖国贼、帝国主义的走狗、大地主和大买办阶级是敌对阶级、不属于“人民”行列以外,占人口多数的工人、农民的基本利益会受到保障,爱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会得到保护,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能得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在政府说话做事的权利。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工农为主体、同时容纳其他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势力的新政权。

只要你旗帜鲜明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国内的汉奸卖国贼,就能成为这个新政权的主人。

这,不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么?

当然了,教员也承认,仅凭中国单打独斗很难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只有得到国际援助,中国才有胜利的可能。

当时有没有得到国际援助的可能?

有。

就在1935年,苏联为避免日本和德国的夹击,便指示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正式废除激进的左倾政策,确定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及人民阵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号召一切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遏制法西斯国家发动世界大战。

国际共运,就此转变方向,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和苏联紧密联系起来。

于是教员在文中写道:

“我们的抗日战争需要国际人民的援助,首先是苏联人民的援助,他们也一定会援助我们,因为我们和他们是休戚相关的。”

4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教员的判断是极其准确的,他提出的“统一战线”路线也是极其成功的。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然后渡过黄河东征抗日。

此后的两年半时间,八路军便打了平型关战斗、夜袭阳明堡、雁门关大捷等一系列胜利战役,兵员发展到三十余万,建立起十一个抗日根据地。1940年“百团大战”爆发时,八路军的兵员超过四十万。

与此同时,各个抗日根据地通过大生产、办工业等方式,逐渐拥有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例如晋察冀边区能生产42种手工业品,晋冀鲁豫太行区的年度粮食产量能达到6.15亿公斤,晋绥根据地以715万公斤的棉花产量解决了穿衣问题,山东根据地不仅实现了粮食、油料、棉花自由,还发行了北海币,保证了根据地的金融稳定,拥有和日本打金融战的能力。

以上种种,都是中国的抗日革命力量在积蓄实力,且蒸蒸日上。

统一战线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根据地的民主政府中,实行了“三三制”原则,即政府工作人员的比例,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民主人士占三分之一。

在“三三制”原则的推动下,根据地各级政府吸纳了大量人才,壮大了抗日革命的人才队伍,甚至连地主士绅都说:

“虽尧舜之世不如也。”

通过各级政府中的“三三制”原则,社会各阶级紧密团结在一起。

国内的统一战线成功,又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得到海外爱国人士的认可,他们纷纷向国内捐款,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援抗战。

1937年至1941年,中国共产党收到的海外捐款达到1700万元,占到陕甘宁边区政府年度财政收入的50%—80%左右。

可以说,统一战线也是非常成功的。

国际援助方面,则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苏联给中国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24个师的装备、3600名军事专家、985架飞机、1317门大炮等武器装备,帮助中国抗日。

1941年12月,日本为打破美国的“出口禁运”而发起的“偷袭珍珠港”事件,又把美国拉到抗日的战车上。

到了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两枚原子弹,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指挥三个方面军击败70万日本关东军,最终完成了对日本的毁灭性打击。

8月15日,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战争结束。

而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各民族产生了极强的向心力,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质的飞跃,中国社会各阶级也被初步整合起来。

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即将如旭日东升一般,出现在世界各国的视野中。

现在再回头来看教员写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那不就是抗日战争的总剧本么?

点击「温伯陵的烟火人间」阅读原文

Top

1、大"汽""皖″成,大皖视频最新消息

2、我不知道美国19岁文盲进康涅狄格大学的事情,但中国的教育有违公立教育初衷

3、成功了就是英明睿智、解民倒悬,失败了就是劳民伤财、徒耗国力?,成功乃失败的什么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sichuan-zkha.cn/ZRB/detail/skwltz.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钓鱼1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