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7 07:29 作者:陆吞象
从贪玩蓝月到熊猫砍树,小游戏们凭什么赚钱?,一款砍树的游戏
晚上八点,4399的媒介专员东东刚刚下班到家,太累了,他已经没有力气打开LOL官网去看和硕士论文一样复杂的版本更新,摊在床上,微信里点开《主宰世界》,不需要下载,就能体验的修仙玩法,加载进度条只跳了3秒。
虽然他明知道我不喜欢“弱智”小游戏,还是会偶尔给我转发,不只是因为《主宰世界》是他项目组的产品,微信社交圈也放大了东东的分享欲。
“刚毕业进4399做这种买量游戏觉得特别没成就感,当社畜时间久了,才发现简单粗暴的玩法是真的解压”。
这不是个例。2024年10月,微信小游戏月活突破5.5亿,用户日均时长已经有60分钟,数据显示,2024年小程序游戏市场规模398亿元,《无尽冬日》的月流水超过18亿,在游戏营收榜单排名第二,仅次于王者荣耀。
《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率土之滨》等爆款网游都在推出微信小程序版本,不仅给出了微信作为一个聊天软件要内置虚幻引擎的答案,还给出了清晰的信号正在显现:中国游戏产业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迁徙潮——曾经依赖独立APP的重量级玩家,正集体涌入微信小程序这个超级容器。
这场迁徙的背后有两个原因,快节奏压力下,人们需要轻松的游戏体验,游戏正在从娱乐软件转变为社交优先。
同时也要注意到,微信小程序的红利期正在快速结束,越来越贵的流量成本给现存的游戏规则打上了问号。
点开即玩,给玩家最轻的体验
2017年微信小程序刚刚上线,除了平白无故多占内存,小程序的玩法还没被开发,这时候《旅行青蛙》火爆全网,用户吐槽最多的不是玩法,而是下载APP太麻烦,当时微信小游戏尚未成熟,想玩这款佛系游戏,必须跳转到应用商店下载,最终《旅行青蛙》的用户留存率不足15%。
这也是游戏传播的痛点,只要多一道跳转程序,就会增加30%的玩家流失,而且不同品牌手机的跳转逻辑不同,比如华为可能会允许玩家在链接处点开,然后在浏览器下载,但是苹果只允许在IOS商店下载软件,潜在玩家流失又多了几个。
如今,在刷短视频的时候,点击广告,就能直接跳转进小游戏里,《羊了个羊》无需下载,3秒进入关卡;《咸鱼之王》点击图标直接开战;甚至还出现了模仿《王者荣耀》的MOBA类游戏《小兵大作战》,都推出了极速版小程序。
在这里还要纠正一个误区,微信小程序不是游戏体验缩水,而是精准的刀法切割。
传统APP游戏的痛点在于:一个SLG(策略游戏)APP动辄3-5GB,包含大量高清地图、角色模型和过场动画,用户下载前往往要犹豫手机内存够不够流量会不会爆,而小程序通过核心玩法优先的设计逻辑,将游戏拆解成可感知的最小体验单元。
以《三国志战略版》为例,在APP版本里,收集资源也就是玩家说的开荒期需要两到三个星期,如果不是氪金玩家,培养出第一队的时间节点大概在1个月,整个赛季只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赛季里大家肉搏的时候,平民玩家手里没有主力队伍,游戏体验其实很差。
小程序端直接聚焦赛季制短平快对抗,开荒、练级到攻城、结盟,就能快速体验核心乐趣。这种最小可行性玩法(MVP)设计,让新用户次日留存率从APP端的28%提升至小程序端的41%。
不过有一点需要批评,小程序游戏的画质和卡顿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虽然分包加载、云渲染等技术提高了画面质量和流畅度,但是3D呈现还是很差,比如《率土之滨》的小程序版本就是2D的水墨画,看着就像《此城有两田》。
游戏从愉悦自己变成了社交
游戏从愉悦自己变成了社交,而社交遵循人类的本能——异性相吸,这就需要数量足够庞大的玩家组成池子,来吸引更多玩家的加入。
《羊了个羊》刷屏朋友圈时,很多人没注意到一个细节:它的分享率高达47%——用户每玩3局,就有1次主动分享到微信群或好友,这种病毒式传播的背后,是微信关系链赋予游戏社交,而社交最大的杠杆就是异性交友。
所以游戏要尽可能降低上手门槛,让玩家感觉到操作是恰到好处的犯蠢,魔兽被英雄联盟取代是因为繁琐的出装和技能机制,关键是,上手门槛够低,才会吸引足够多的妹子成为玩家,这才是现在游戏的核心机制。
你的龙狙是为了兄弟语音里的一声声“义父”,还是姑娘的一句“哥哥”?
你的月下无限连是为了带好友上分,还是为了骑在你身上的瑶?
你玩《蛋仔派对》是为了自己坐旋转木马,还是为了博女神一笑?
喜欢挑战自己,玩操作游戏的“优质直男”消费能力确实强,但是获客成本也很高,能在游戏上花10000,不过商家需要花9000推广才能获得这批玩家的认可,同时数量有限,挖空心思去设计新玩法还被骂“波兰蠢驴”;普通玩家消费能力一般,只能在游戏上消费1000,商家推广成本只有100,而且数量庞大,只要美工好看,玩法简单就足够了,这就是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
所以当某款游戏里,你的好友基本是“灰色头像不会再跳动,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的时候,这个游戏基本走在下坡路。
现在大批英雄联盟代练在转型王者荣耀,为什么?因为王者荣耀的语音大厅“CPDD”和“野王带飞”就给人无限的联想,国眼镜“有机会”被生化母体感染,韩服王者只能在小黑屋打单子;英雄联盟的玩家们还在争论“D闪是否优于F闪”。
如果说微信是西装革履下破败的生活,王者荣耀就是戴上面具后沉醉的梦想,所以王者荣耀20亿的日流水,主力军并不是技能都看不明白的小学生,而是有消费能力和社交需求的基层群体,比如精力无处消耗的大学生、筋疲力尽的青年打工人或者中年危机下的职场
APP的买量困局与小程序的免费红利
2024年,游戏行业的流量焦虑达到了顶峰,《无尽冬日》的母公司世纪华通2024的财报显示,利润率不足5%。
游戏行业利润率不足5%,几年前,这是中文语境下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但是现在,随着微信流量红利期结束,已经成为摆在每个公司面前的现实问题。
最初微信小游戏真的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开发成本低、推广费用低、竞争对手少。
对中小开发者来说,小程序的低门槛堪称救命稻草,传统APP游戏开发需要iOS、Android双端适配,引擎(如Unity)授权费高达数十万,服务器成本每月至少5万元;而小程序游戏基于Web技术栈(HTML5+JS),开发周期从6-12个月压缩至1-3个月,成本降低60%以上。
听4399的社媒专员东东讲,微信小游戏在公司内部完全是掷骰子,开发100个游戏,最后跑出来的可能只有1个,这一个独苗需要运营同学精心呵护,因为要面对同行几十个竞品的挑战,而且买量成本是水涨船高。
024年数据显示,iOS端买量成本平均120元/用户,安卓端80元/用户,而SLG、RPG等重度游戏甚至超过200元,过去在微信生态里,用户自己就能完成拉新到留存的全链路,现在微信买量的成本已经接近过去渠道端的获客成本。
根据AppGrowing数据,上半年国内游戏买量素材量同比增长58%,但CPM(千次曝光成本)上涨了23%,平均每个用户的获客成本突破100元。更残酷的是,买来的用户中,70%是羊毛党——他们只拿首充奖励,7天内必流失。
传统APP的流量逻辑是买量-转化-变现,但现在已经演变成买量-亏损-再买量的恶性循环,某头部SLG厂商的财务报告显示:2023年Q4,它在买量上花了8亿元,带来的新用户中,只有15%能在30天内付费,而这些付费用户的收入,刚好覆盖买量成本的60%。
更尴尬的是,用户对广告套路越来越免疫,以前,下载送10连抽能吸引大量用户,但现在,用户会先下载,领完奖励就卸载,《王者荣耀》的运营数据显示,APP端新用户的7日留存率已从2018年的45%降至2024年的28%。
不管怎么说,从大趋势上看,游戏APP的小程序化,是一场不可逆的产业进化
从《羊了个羊》的偶然爆红,到《率土之滨》《原神》的主动布局,游戏APP的小程序化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它背后是用户想要从下载即拥有到点开即体验,想要从单机娱乐到熟人互动。
这场迁徙的终点,不是APP消亡,而是体验升级,游戏厂商和流量平台需要互相配合,学会了用最小的成本,触达最多的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 End ·····
1、多国学者:美西方仁慈?那套早不灵了,非洲人更看好中国,非裔美国人对非洲看法
2、话说孩子一个人在家也是无聊,边上也没有同学玩,你说一个人能干啥,能不胡来吗
3、事情闹大了!边境枪声再起!高层土崩瓦解,决定性时刻来了...,边境局势生变枪声